凉州:火红辣椒铺就致富路

 2025/10/24 10:3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房惠玲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李金业

  金秋时节,凉州大地处处涌动着丰收的热潮。在凉州区下双镇蓄水村千亩辣椒种植基地,连片的辣椒田绵延至天际,一串串饱满鲜红的辣椒挂满枝头,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双城镇辣椒种植基地里,火红的辣椒映红了农户们喜悦的笑脸。这沉甸甸的“红色果实”,正是凉州区立足地域特色、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凉州区锚定辣椒种植这一特色产业,因地制宜优化发展路径,逐步打响产业品牌,为农业结构调整注入新活力,让“红色果实”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辣椒种植基地之一,凉州区露地辣椒的丰产增收,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离不开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这里肥沃的土壤与适宜的光热条件,造就了凉州辣椒“果皮薄、果肉厚、果色亮、辣味浓”的独特品质,鲜食、制酱、制干皆佳,更成为四川郫县豆瓣酱、贵州老干妈辣酱等知名调味品的核心原料供应地。

  “目前已收购辣椒2000吨,今年产量稳中有升,后续将主要销往四川等地。”凉州区林海合作社负责人严生文话语中满是丰收的底气。这份底气,源于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2019年凉州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辣椒品质提供权威背书;近年来主栽品种扩展至美国红、红陇、千斤红、肃椒、天陇等多个品类,多元化布局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为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

  产业根基的稳固,推动种植规模持续跃升。2024年,凉州区露地辣椒种植面积达2.4万亩,产量突破7.18万吨。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精准发展策略,而产业壮大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农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辣椒采收旺季,凉州区各镇种植基地化身“就业驿站”,形成“家门口务工”的灵活模式。在下双镇蓄水村,采摘高峰期每天有上百名村民忙碌在椒田,每人日均收入超100元。“这种务工方式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兼顾家庭与生计,让生活更有奔头。”务工人员白小苹的心声道出了大伙的真切感受。同样在发放镇王家墩村,务工人员张福萍笑着算起收成:“我们过来采收辣椒已经一周了,还能干20多天,每天收入100元。”

  不仅如此,凉州区还通过模式创新激活村集体经济活力。双城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玉龙说:“依托适宜气候和科学田间管理,全镇制干辣椒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品种不断优化,今年实现了产量和品质双提升。”而在凉州区下双镇蓄水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模式更显成效——通过集中流转1200亩土地发展规模化辣椒种植,不仅带动2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多元,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径。

  如今,辣椒产业已成为凉州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随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这一“红色引擎”将继续释放动能,推动凉州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徐徐展开,让更多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分享红利,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