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苏海琴 通讯员 刘效国
深秋时节的正宁大地,硕果盈枝、菌香四溢,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丰收的热潮。近年来,正宁县紧扣“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核心突破点,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全链条发展,让县域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
走进正宁县山河镇蔡峪村食用菌基地,自动化菌棒生产线高速运转,大棚内农户正忙着采摘鲜嫩的平菇,一派繁忙景象。基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利用玉米芯、苹果树枝等农业废弃物制作菌棒,产完蘑菇的废菌棒再经发酵处理变为有机肥,回用到蔬菜种植中,形成‘种、菌、肥’闭环循环链条。这不仅省下了化肥开支,更从源头保证了农产品品质。”
这种“种植业、养殖业、菌业”联动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正是正宁县农业转型的核心密码。目前,全县已建成周家西庄、永正王沟圈等6处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配套建成自动化菌棒生产线,通过智能环境调控实现四季稳定产菇,年产鲜菌菇达500吨,直接带动150多人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移步湫头镇牛照民家的苹果园,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园旁智能分拣线正按照大小、色泽对苹果有序分选,电商直播间内主播忙着介绍产品、接单售货,产销两旺。果农牛照民笑着说:“以前种果全靠老经验,现在学了矮化密植技术,用工成本直接减少40%,优果率提高30%,今年10亩果园估计能多赚3万多元。”

近年来,正宁县以循环农业为基础,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苹果产业通过老果园改造、科技赋能提质,成功培育“瑞雪”“秦脆”等优质新品种,全县11.74万亩果园年产苹果16.8万吨,产值突破7.1亿元;建成3条智能分拣线和11家标准化贮藏企业,创新“果树认养+电商直播”营销模式,2024年线上销售额超8000万元。与此同时,肉牛、生猪产业同步壮大,全县肉牛饲养量达2.42万头,生猪饲养量达21.18万头。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协同发力,为苹果、中药材等产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形成“种产销”一体化闭环。
从“三元双向”的循环增效,到“种养加”的全链升级,正宁县用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密码,让黄土高原上的“富民产业”结出累累硕果,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