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延海 通讯员 刘立博
在“十四五”的发展浪潮中,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命题。景泰县工业集中区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目标,以产业升级为核心,新兴产业培育为抓手,通过一系列精准举措和精细服务,实现了从资源驱动到科技与绿色双驱动的华丽转身,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主引擎”。


传统技改:破茧成蝶绿色升级
走进甘肃远昊节能保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升级后的1号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卷卷高质量的岩棉制品接连下线。这家园区是传统建材企业的代表,曾一度受困于旧生产线能耗高、效率低的瓶颈。“以前1号生产线用冲天炉烧焦炭,年产仅2万吨,能耗大且存在污染隐患。”办公室主任王钦弘回忆道。
2023年,在园区“鼓励技改、绿色转型”政策的引导下,企业投入8000万元启动技改项目。拆除旧设备,新建6840平方米的车间,将冲天炉生产线更换为全电能电弧炉生产线,并配套高效环保设施。技改后,产能翻倍至4万吨,年节约焦炭5600吨(相当于降耗5000吨标煤),环保指标远超行业标准。目前,企业再投3700万元改造3号生产线,预计2026年10月投产,届时将进一步提升绿色生产水平。远昊保温的蝶变,正是园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效、绿色、智能”转型的生动缩影。

新兴培育:新质引擎动能澎湃
在甘肃澳森豪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2台光学膜设备有序生产,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这条是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真空磁控溅射镀膜生产线,今年5月已投产接单。”景泰县2亿平方米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项目负责人黄俊介绍说。该项目的铜箔磁控溅射生产线去年9月完成安装,真空蒸镀线11月中旬将安装调试,年底前两条铜箔生产线与光学膜生产线将全部投用。
总投资15.5亿元的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项目,是园区“十四五”招商引资的重点新兴产业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当地政府的‘保姆式’服务让项目快速推进,厂房建设和要素保障全程给力。”黄俊的话语,彰显了园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兴产业生态的显著成效。

双轮驱动:产业升级未来可期
“十四五”期间,景泰工业集中区坚持“建园区、抓配套、引企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我们积极推动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储能PACK生产线、绿色能源LNG储备调峰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宏林介绍。
据了解,下一步园区将落实“技术+服务”双轮驱动,助力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今,景泰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企业42家,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今年1至9月工业总产值达27.2亿元,成功从传统工业区转型为省级工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