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实习生 邱美怡
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推进下,甘肃电投陇投燃气公司(以下简称“陇投燃气”)以兰州市天然气输配工程(调峰储气供气站)为核心载体,在改革攻坚中破解建设难题,在民生保障中践行国企担当,在绿色发展中探索转型路径,成为陇原大地能源保供与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力量。

攻坚破局:18个月铸就保供“速度标杆”
2019年11月,陇投燃气肩负起建设省级天然气应急储气平台的使命,该项目是落实国家应急储气要求的民生工程,概算总投资5.2亿元,占地156亩,核心设施含2座3万立方米LNG储罐及完整输配系统,作为危化品一级重大危险源项目,其技术标准与安全要求远超普通工程。
项目启动后,甘肃电投集团统筹发力,陇投燃气“借智引力”赴外调研,协调政企多方形成合力;建立EPC管理体系与“日调度、周分析、月通报”机制,在疫情与极寒天气下,以闭环施工抢工期;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智能化管控平台”守牢安全底线。
最终,项目仅用18个月完工,2021年9月试车注液一次性成功,这一速度较国内同规模项目缩短近6个月,节约概算投资约1亿元,不仅创造了甘肃能源基建的“电投效率”,更以“零安全事故”的成绩,为后续稳定运营筑牢根基。

绿色赋能:构建“应急保供+市场运营”双循环
“既要守好民生保供底线,也要踩实绿色发展步伐”,这是陇投燃气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自该项目投运以来,已连续4个应急保供季圆满完成任务,累计外输天然气约8000万立方米。在冬季用气高峰、极端天气等关键节点有效缓解全省用气紧张,成为甘肃天然气保供的“压舱石”。
同时,陇投燃气积极探索绿色转型路径。技术上优化“液进液出”应急功能,提升供气灵活性并减少能耗;业务上开拓市场化领域,为周边园区供气,开展储罐租赁、LNG贸易等业务。这种“应急保供+市场运营”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国企绿色转型提供“甘肃样本”。
作为区域绿色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陇投燃气的实践不仅响应了国家“双碳”号召,更推动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在陇原大地的广泛应用,为甘肃“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安全筑基:1485天零事故书写责任答卷
“安全是能源保供的生命线”,这一理念已深植于陇投燃气的日常运营中。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实现连续安全运行1485天,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套“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在高效运转。
设备管理上,依托智能化平台执行“精准定检”,实现“巡检—维保—隐患销号”闭环;人员管理上,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全员风险防控能力;流程管理上,将安全规范嵌入“装卸—气化—外输”全链条,杜绝违规操作。“我们每天的巡检要覆盖数十个点位,小到阀门状态,大到储罐压力,都不能有丝毫马虎。”生产运维部工艺运行一班班长齐杰的话,道出了全体运维人员的责任与坚守。正是这份严谨细致,让陇投燃气在保障民生用气安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赢得了政府与群众的高度认可。
从18个月建成省级应急储气平台,到1485天安全保供守护民生,再到创新探索绿色转型路径,甘肃电投陇投燃气公司的发展轨迹,是甘肃国企深化改革、赋能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陇投燃气表示,将持续优化保供能力,拓展绿色业务,为构建陇原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更多“电投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