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延海 通讯员 马军华
秋意正浓,丰收如歌。田间地头,硕果累累。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实践中的生动注脚,更是平川区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鲜活写照。

走进白银市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收购点车流不息,人声鼎沸。电子秤上跳动的数字,映照在农户满意的笑脸上,这是实实在在的回报,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出的硕果,是产学研融合赋能农业的生动印证。

农户张天贵一边清点钱数,一边笑着说:“今年果子长得好,中沃收购价高,我这一整车能卖3000多元,好着呢!”中沃集团自与农户签订“高价助农+贴心服务”合同以来,累计收购文冠果籽18.5万公斤,带动125家经营主体参与,3266位农户增收致富。中沃集团总经理蒋鹏涛说:“我们坚持高价收购、上门服务,只有让农户愿意种、用心种,我们才能持续获得优质原料。只有让种植文冠果成为一条‘零阻碍增收’的路,才能吸引更多人投身生态种植,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来到窎沟村农贸交易市场,农户车上一筐筐红彤彤的苹果,经过挑选、测量、装箱等工序后,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今年,我家的苹果又丰收了,预计收入4万元左右,明年我计划再扩大种植规模。”作为当地瓜果种植能手,窎沟村农民贝兴梅借着政府主导产业的东风,从刚开始的2.2亩发展到现在的10亩,日子越过越红火。苹果种植产业不仅富了种植户,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农闲增收”。每到采摘季,闲置劳动力便前来帮果商分拣苹果,一天能挣130元。魏堂娟是受益者之一,她说:“现在是农闲时间,赶上收苹果,既能带孩子又能挣钱,挺好的。”

近年来,平川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品牌,采取系列措施助农增收致富,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目前,平川区苹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达8.7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29750万元。这些成效展现了平川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坚定决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