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深秋的祁连山北麓,寒风凛冽。但在甘肃电投张掖电厂扩建2×100万千瓦项目现场,扑面而来的却是火热的攻坚热情。张掖发电公司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确保如期实现“双投”目标,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和“高质量”检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真实效”。

深夜11℃的坚守
11月2日晚8时,项目现场温度计显示11℃,但每个人的额角都挂着汗珠。750千伏升压站区域内,电气专工李师傅正和同事们配合进行六氟化硫罐式断路器的最后调试。“手冻得不行了就到火盆边暖一暖,接着干。”寒夜里临时架起的火盆,成为建设者们短暂取暖的驿站,映照出他们坚守的身影。
据介绍,近期该项目已先后完成了两台机组的多个工程重大里程碑节点,厂用系统受电、化学制水、输煤系统调试、锅炉水压试验、锅炉点火、汽轮机冲转、750升压站受电等重大节点均实现了一次成功。

“摸清百万机组脾气”的技术攻坚
“现在是冲刺的关键期,每天都像在跟时间赛跑。”发电部主任余永生在集控室正紧盯“机组整套启动计划图”。为确保调试精准高效,公司生产部门早谋划、早行动,提前组建专业团队,赴上海、杭州等地的设备厂家和同类型电厂“取经”,沉浸式学习设备构造、运维经验与调试技巧。
“不仅要走出去学,更要请进来教。”余永生介绍,内部专题培训、厂家专家现场教学排得满满当当,从理论知识到实操要点层层夯实。目前已有6名值长考取西北网调认证证书,为机组调试筑牢技术壁垒。这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正是对全会“抓落实”要求的具体践行。
面对极端作业环境,项目建设者创新工作方法:定期召开现场调度会破解堵点;“技术夜校”里老师傅手把手传艺;成立逻辑定制专项核对工作组,针对汽机、锅炉、电气、除灰脱硫、化学、输煤、热控七大专业,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完善350余条逻辑,为后续连锁实验平稳开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郑勇表示。这份在极寒环境中不松标准、不降质量的执着,正是“精益求精抓落实”要求最鲜活的诠释。


戈壁星夜下的冲刺投产答卷
走进张掖市工业园区省列重大项目甘肃电投张掖电厂扩建2×100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建设现场,高耸入云的烟囱、间冷塔、锅炉房、汽轮机房、750千伏升压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工,项目动态投资74.42亿元,截至今年10月底,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4.29亿元,投资完成率86.4%。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投产发电的最后冲刺阶段,3号机组即将进入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4号机组也做好并网前各项准备。计划年内实现两台机组“双投产”目标。
夜幕下,厂房灯火与戈壁星空交相辉映。张掖发电公司运行人员紧盯屏幕参数开展各系统的联调工作,检修人员穿梭设备间精心操作各项实验……正在全力冲刺两台机组投产发电目标。
作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甘肃省“十四五”重点能源电力工程,甘肃电投张掖电厂扩建2×100万千瓦燃煤机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支撑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关键一环,为河西地区新能源送出提供坚实的调峰支撑,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