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胡旺弟 段睿珺)11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凉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平凉市经济总量实现了“三级跳”。2024年平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22.77亿元,四年时间连续突破500亿、600亿、700亿元大关,预计2025达到750亿元以上,五年平均增长6.3%。

“十四五”以来,平凉聚力打造“三区一城市”(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的目标定位,创新突破、奋楫前行。能源基地、精品农业、文旅康养、生态屏障等功能定位愈发清晰,革命老区、丝路节点、枢纽通道等区域位势愈发凸显。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4年平凉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0623元,预计2025年达到42449元,较“十三五”末的25808元净增16641元。2024年平凉市工业增加值为174.4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190亿元以上,是“十三五”末的2.23倍。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产业图强向新。“十四五”期间,平凉市主攻“特而精”,链式推动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向高端引领迈进。聚焦延链补链,全力打造以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清洁火电、现代煤化工为主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首位产业,实施煤矿智能化改造项目21项,新增煤炭产能690万吨,煤炭产能占全省的42%。首位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同时,平凉市聚焦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截至去年底,牛饲养量达105.8万头,苹果面积151万亩、产量254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蔬菜面积54万亩,马铃薯、中药材规模持续扩大,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480亿元。“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品牌价值分别达223亿元和181亿元,获评“甘味”系列十大地方公用精品品牌。牛果两大产业优质优价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联农带农的共富路子越走越宽。
在此期间,平凉市聚焦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一批景区景点晋升等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生态康养综合体、度假露营基地串点成线,全球旅行商大会、崆峒武术大会、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等活动效应持续放大。2024年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
改革集成向优。“十四五”以来,平凉市在“整体升级”的营商环境、“链式引育”的招商生态、“联动突围”的开放格局三个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十四五”期间,平凉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诚信平凉、宜商平凉“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是“十三五”的4.5倍。
民生升温向暖。“十四五”以来,平凉市立体施策深化主动创安创稳,尽力而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改善更具质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着眼补短板、促普惠,健全落实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升,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2%以上,社会事业发展成果可及可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