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近日,在“中国苹果之乡”静宁县的果园里,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牵头组织的“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样机投放暨现场演示培训活动”成功举办。标志着甘肃省在破解果园“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上迈出实质性一步,也为全国丘陵山区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甘肃经验”。
智慧农机:精准纾解产业痛点
活动现场,在静宁县的苹果园里,一台无人值守的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自如穿行于果树行间,边走边向两侧均匀喷洒水雾,舒展的喷杆如翅膀般轻巧掠过两米多高的树冠。这一幕,正是甘肃果园加速迈向智能化的生动缩影。
苹果产业是甘肃省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预计到2025年,全省苹果产量将达8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700亿元。然而长期以来,果园施肥、除草、植保、采收等环节高度依赖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环境污染物多”等问题,已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瓶颈。
“推进果园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区的重要举措。”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表示:“此次投放的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正是瞄准果园‘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痛点,为果农提供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合力攻坚:苏甘跨区域协作结硕果
自2020年起,甘肃针对果园农家肥深施、除草、植保、采摘等环节的机械化短板,组织实施林果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和农机一体化试点,加快推进果园机械化水平提升。随着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将甘肃纳入国家“一大一小”农机先导区建设试点省份,并明确由江苏协同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苏甘两省跨区域协作迅速展开。
近三年来,两省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科研院校、推广机构及生产企业紧密联动,通过科研合作、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等形式合力攻坚。此次亮相的“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便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牵头,联合无锡卡尔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共同研制的协同成果。
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孟养荣介绍:“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以增程式新能源动力底盘为核心,搭载‘北斗导航+惯性导航+激光雷达+双目相机’多源融合控制系统,具备自动导航、障碍识别、路径规划、自主作业等功能,可实现果园作业全过程智能化与电动化。”
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能在打药、施肥、割草、运输、升降等多场景间快速切换,真正实现“一机多能”。其动力系统采用双电机驱动与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组合,续航时间长,爬坡能力达35°(坡度),可良好适应甘肃山区丘陵果园的复杂地形。
据了解,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首创“果园场景感知+自适应导航”融合技术,可实现自动避障与远程监控,作业安全高效;运行时零尾气、低噪声、能耗小,绿色节能特性突出。
示范见效:智慧农机助农增收前景广阔
项目牵头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汪小旵介绍:“该机具已在静宁、庄浪、秦安等8个苹果主产县区开展试验示范,建设示范点30个,示范面积达1.4万亩。在合水县红富士苹果园的测试中,设备实现喷幅8.2米、作业精度2.5厘米的优异表现;机械化打药和施肥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2倍以上,单亩作业成本降低约40元,按年均作业1375亩测算,每台机具年均可为果农节约成本5.5万元。”
“我们计划在8个苹果主产县区投放熟化样机70台。今年分两批投放50台,依托30个应用主体开展多工况试验验证,结合反馈持续改进;明年再投放20台,力争经过三轮熟化改进,实现产品定型与大规模推广应用。”刘文武说。
北斗智能果园综合管理机的成功研制与示范推广,不仅是甘肃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跃升的里程碑,更为全国丘陵山区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贡献了可复制的“甘肃经验”,为农业减排增效、乡村振兴推进乃至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