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筑基 智造扬帆——四川工业科技创新实践观察

 2025/11/14 09:5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吴正楠 沈博琼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吴正楠 沈博琼

  11月4日至7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媒体团走进成都、德阳等地,密集探访四川的重点企业及科研机构。从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的“算力奇迹”,到“四川造”载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低空突破”;从智能化整车工厂的“量产速度”,到油气计量领域的“隐形冠军”,再到电力装备巨头的“绿色转型”,媒体团在鲜活实践中,解码出四川工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密码。

  兴隆湖畔,深蓝色“硅立方”地标让媒体团驻足惊叹。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这一国之重器,用三年实现“从零到领跑”:2020年完成170PFlops超算系统建设,2021年通过验收填补西部空白,2023年斩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认证并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算力的价值更体现在赋能实效上,讲解员展示的案例让抽象算力可感可知:稻城“拉索”宇宙线数据处理、凉山泥石流预警、成都大运会1千米精度气象预报,均有其身影。数据显示,中心已服务1900余家用户,覆盖35个领域,累计完成超1.3亿个作业数。

  四川沃飞长空的AE200-100载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15分钟可完成15%—85%快充,容纳6人及6个20寸登机箱的设计,采访团成员纷纷体验零重力座椅。“9月底首架机下线,标志我国大型载客eVTOL进入适航取证关键阶段。”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款航程200公里的纯电机型,凭借技术优势斩获千架订单,覆盖全国四大经济区域。作为四川低空经济重点企业,其发展正是四川省高技术制造业连续9个月两位数增长的生动注脚。

  四川领克汽车车间的“量产速度”同样震撼:每分钟下线一辆车,冲压、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超95%,600余台制造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协同作业。“9月已完成2025年第20万辆整车下线,日产量稳定在1100台以上。”领克汽车的讲解员介绍,这家川渝地区首家CMMM四级认证企业,年产能力达30万辆,新能源车型贡献主要增量。微观活力呼应宏观数据:前三季度四川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3%,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1.7倍,成为工业增长重要引擎。

  成都洋湃科技的明黄色装置,彰显“隐形冠军”硬实力。“这能扎进3000米海底,精准完成油气混相计量。”董事长陈继革介绍,这家成立10年的企业半数时间深耕研发,手握9项国际专利、24项中国专利,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都洋湃科技正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潜力股,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鲜活实践。”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周志懿边采访边感慨。

  特锐德川开电气的车间里,机器轰鸣透着冲刺节奏。深耕电力装备四十余年的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5万平米厂房、18条智能化生产线,500余名技术精英手握200余项专利,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正冲刺全年35亿元产值目标。”企业负责人表示,将以链主身份构建产业生态圈,冲击百亿级平台。

  一次探访,从算力基础设施到低空经济,从汽车制造到高端装备,媒体团见证了四川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坚实步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