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强
清晨的陇原大地带着几分寒意,陇西县福星镇服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院里却热气腾腾。农机手王满仓蹲在中药材采挖机旁,戴着手套裹着扳手来回拧动,履带缝隙里的碎土混着油污往下掉,他却顾不上擦:“这‘老伙计’今年跑了200多亩地,冬闲得把零件拾掇好,开春种药材才能‘不掉链’!”不远处,技术员李媛盯着智慧农机手机客户端,指尖快速点选:“首阳镇有50亩的黄芪采挖订单,德兴乡有20亩的覆膜订单,得赶紧联系发单人确定订单详情,决定是否接单。”这样的忙碌场景,在陇西县58家村集体农机专业合作社随处可见,也是当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扎根乡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陇西县锚定农业现代化目标,以省级、市级农机区域服务中心为核心,串联村集体合作社、私营合作社与农机大户,一步步织密覆盖全县的农机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6295万元,建成村集体农机专业合作社58家,培育农机服务经营主体200余个,配置各类农机具2049台套,组建1500余人的专业农机手队伍。今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3%,中药材、马铃薯、小麦综合机械化率分别提升至72.8%、80.38%、86.86%,曾经“牛拉人扶”的农耕图景,正被轰鸣的农机悄然改写。
创新“三个三”方案 让农机合作社“立得住、跑得快”
要让农机服务真正融入乡村生产生活,陇西县的“三个三”建设方案成为关键抓手,从根基搭建到动能激活,再到规范保障,每一步都紧扣农户需求与产业发展。
三化联动:以全局化布局、精准化匹配、规范化建设给合作社“搭好骨架”。“建合作社不是‘撒胡椒面’,得让每台农机都精准对接产业。”县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指着规划图解释。布局匹配上,全县按“产业需什么、农机配什么”思路,首阳镇、福星镇等中药材主产区,重点配置育苗机、移栽机、采挖机;宏伟乡、德兴乡等马铃薯主产区,优先配备铺膜点播机、联合收获机;云田镇、通安驿镇等粮食主产区,强化小麦精量播种机、玉米茎穗兼收机配置,让农机“对路”又“实用”。走进任何一家合作社,分类整齐的农机台账、张贴清晰的财务制度一目了然,即便规模不大,也做到“五脏俱全”。
三大模式:以党建引领、联农带农、区域协同给合作社“注满活力”。党建引领是合作社的“定盘星”。柯寨镇条子沟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合作社理事长,去年不仅带领合作社营收5万元,还吸纳5名脱贫户就近就业,村民马建军笑着说:“在家门口修农机,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联农带农是“连心桥”,通过“务工+低价服务+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技能培训”五维机制,农户既能以每亩800-1200元流转土地,又能享受比市场价低10%-15%的农机服务,福星镇服农合作社去年给社员分红68万元,让农户实实在在享红利。区域协同让服务更高效,2025年投用的智慧农机管理平台,将58家村集体合作社纳入管理,哪里需农机、哪台设备要维保,平台上一目了然,实现“一键调度、快速响应”。
三维保障:以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监管、多元化服务给合作社“系好安全带”。“农机是‘大家伙’,管理和安全不能含糊。”全县合作社均健全“三会”机制——成员大会定方向、理事会抓运营、监事会督规范,还建立“三账两记录”,农机采购、维修的每一笔账都清晰可查。安全监管上,县农机服务中心、乡镇政府、合作社构建三级网络,定期组织农机手安全培训,和平乡助农合作社、巩昌镇马湾村合作社获评省级“平安农机”合作社。服务上,合作社延伸至农业生产全链条,从耕地、播种到植保、收获,提供“一站式”托管,今年全县农机合作社完成服务面积55万亩,首阳镇禄家门村合作社为300户农户托管中药材,每亩帮农户节省800元人工成本,产量还提升15%。
多维效益显成效 农机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陇西田野正发生看得见的变化。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引擎”,今年全县村集体农机合作社运营收入超500万元,15个新建合作社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福星镇服农合作社年收入达68万元;农户“钱袋子”越来越鼓,机械化让每亩成本降200-300元,全县农户累计减支超1.65亿元,1.2万户农户通过务工、分红增收,3200余户脱贫户获稳定收益。
农机直接破解乡村发展“痛点”。合作社大力整治撂荒地,让超千亩“荒田”变“良田”;农忙时大批农机紧急抢收,帮农户赶农时、减损失。产业升级上,机械化推动中药材、马铃薯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首阳镇、福星镇成为西北中药材机械化种植核心区,“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合格率升至95%以上,市场价提高10%-15%,实现“产业提质、农户增收”。
陇西县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陇西县将继续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村集体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智慧农机管理平台为核心抓手,完善制度创新模式,让更多农机“铁帮手”扎根田野,为农业现代化筑牢支撑,让轰鸣的农机声,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动听的“丰收序曲”。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