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祁玉洁)近期,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在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喉雉鹑首次在该中心所辖的羊沙林场被清晰监测记录。这一中国特有珍稀鸟类的现身,为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提供了有力佐证。

红喉雉鹑隶属鸡形目雉科雉鹑属,最鲜明的特征是颏喉处的红栗色羽色,周身交织黑、棕、白三色斑纹。它们多栖息于3000米至4500米的高山针叶林缘、杜鹃灌丛及裸岩地带,以植物球茎、块根等为食,擅长地面奔走与山谷滑翔。

此次红喉雉鹑的首次现身,并非偶然。甘肃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重点功能区,这里海拔3000米左右,年降水量584毫米左右,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近年来,甘肃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保护责任体系,通过布设红外相机构建监测网络、加强巡护执法等举措筑牢生态屏障。此次发现不仅拓展了红喉雉鹑在甘肃的分布记录,更直观印证了林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显著成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