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规划建议新看点|氢能和核聚变能:“能源新秀”驱动绿色未来

 2025/11/17 15:0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刘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两位“能源新秀”氢能和核聚变能被列为未来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应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动能。

  氢能和核聚变能是什么?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生活?

  氢能是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它通过风能、太阳能、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生产,是一种二次清洁能源。

  目前,氢能产业化崭露头角:搭载氢燃料电池,汽车续航更长、补能更快;钢铁冶炼行业用氢能替代焦炭,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氢能可实现跨季节、长周期储能,弥补风、光发电“看天吃饭”的短板。

  数据见“成长”。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5000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6%;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过600个。

  “发展氢能产业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说。

  如果说氢能已是能源转型的“实干派”,那么核聚变能则是实现人类终极能源梦想的“理想主义者”。

  核聚变的原理如同太阳发光发热,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并释放出巨大能量。核聚变能因原料丰富,来自海水中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且清洁安全,被许多人寄予“终极能源”的厚望。比如,1升海水里的氘聚变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

  今年以来,我国聚变科研装置好消息频传:“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创造新世界纪录……每一步突破,让我们离“人造太阳”的梦想更近了。

  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表示,聚变能技术正在从科学研究向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的目标加速迈进。

  未来,绿氢赋能千行百业,“人造太阳”点亮万家灯火,或将从科幻走向现实,为人类带来近乎无限、清洁而美好的理想能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