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17日电 题:科技融汇十五运,可感智慧与温情
新华社记者胡拿云、杨深深
数字系统让“老馆焕新”、绿电为运动场馆节能减排、自动驾驶巴士在场馆间安静穿行……科技正全方位融入第十五届全运会,为赛事注入智慧与温度。
坐落于深圳福田区笔架山下的深圳体育中心体育馆,是本届全运会羽毛球和飞镖项目的比赛场馆。这座始建于1985年的深圳“老地标”,是深圳首个荣获“鲁班奖”的建筑。历经六年改造提升,深圳体育馆于2024年焕然一新,迎来新生。
“座位数从原来的6000个大幅提升至16000个。”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专家吕佩蕾说,“体育馆配备了可开合屋盖、可移动斗屏和伸缩座椅,能快速实现羽毛球、篮球、网球、体操等16种高规格赛事的功能转换。”
深圳体育中心体育场内,工作人员正悉心养护草坪,为全运会足球比赛的运动员提供最佳的竞技体验。“专业足球场最重要的就是草坪。”吕佩蕾说,“我们挑选了经过草坪试种和专家论证的‘兰引三号’草种,顶棚配备补光设备,地下安装通风系统,既能快速排水,又能为草根降温,确保高频率赛事下的草坪状态。”
通过智慧化改造,体育场内1100多个卫生间中,超过半数采用电子标识系统,可根据实时人流与票务数据灵活调整男、女厕位,有效缓解排队压力。
科技的力量同样体现在新改造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现场观众这么多,我居然能实时向朋友分享照片和视频,网速太快了!”前来观看全运会开幕式的田先生告诉记者,在数万观众齐聚的场景下,他依然可以通过场馆WiFi保持网络畅通。
为保障高密场景下的网络使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采用了华为智慧场馆解决方案,借助WiFi 7先进覆盖技术,部署超过900个无线接入点,在室内外区域实现了全面覆盖的免费WiFi服务。即便在看台区等高密度区域,WiFi 7也能精准覆盖观众席与赛场,为超过8万名观众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
在广东奥体中心,主火炬以电光水雾的形式“燃烧”不息。通过南方电网设计的“源网荷储”小型智能微电网系统,对储能装置进行精准调控,实现开幕式火炬100%绿电驱动。据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五运会广州赛区所有场馆将实现全程绿电供应。预计赛事期间,广州奥体中心用电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42万吨。
科技的温度,更在细节处悄然流淌。在广州街头,一批批自动驾驶巴士将观众送往比赛场馆。车辆自主完成避障、转弯、变道等操作,行驶平稳且安全。“方向盘自己转动,行进起来非常平稳,看到无人驾驶真正走入生活,感觉很奇妙。”广州市民王女士赞叹道。
全运会期间,广州公交集团共投入19辆自动驾驶巴士,开通5条自动驾驶公交环线。除了公交车之外,广州还联合出行企业,投入260余台自动驾驶车辆,在枢纽站场、入住酒店群、开幕式场馆、媒体中心等重点场所之间开通11条保障线路,市民可轻松使用打车软件叫车。
赛场内,运动员在科技赋能的场馆中挑战极限;赛场外,创新成果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体育与科技相遇,当创新融入温情,十五运会已超越一场体育赛事的范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映照着未来城市生活的智慧图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