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025/11/20 10:2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张焕霞

  兰州工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焕霞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当前,各级党组织正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深化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制度创新为保障、数字赋能为支撑、文化浸润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格局,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以政治建设统领作风建设,筑牢“总开关”的政治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指出,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所以能成为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根本在于其体现了“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抓住了作风建设从“破题”到“破局”的关键。一是完善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建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双落实台账,运用政治巡察、专项督查等方式,对“七个有之”“两面人”等问题开展“政治体检”。探索建立“政治画像”评价体系,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硬杠杠”。二是构建作风问题动态监测体系。依托“互联网+监督”平台,建立“四风”问题数据库,运用语义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信访举报等数据进行智能抓取,形成“地区+部门+领域”三维监测模型,做到作风问题早发现、早预警。三是健全“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家访、家属恳谈会等机制,推动“八小时内外”监督全覆盖。建立“一把手”作风建设述职评议制度,将“一岗双责”履行情况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以制度创新破解顽瘴痼疾,构建“硬约束”的治理体系。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构建全周期管理闭环。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四风”问题纳入党纪处分范畴,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标尺”。一是建立“四风”问题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发布“四风”问题新表现案例库,针对“红包”电子化、公款旅游“隐身化”等变异形态,及时完善“不得违规使用电子红包”“不得以学习培训名义变相旅游”等禁令条款,实现制度供给与问题演变同频共振。二是推行基层减负“指标熔断”制度。在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等领域设定量化红线,如对县级以下单位会议数量、督查检查事项设定缩减比例等,对突破红线的单位自动触发熔断机制,由上级纪委监委启动问责程序。三是创新“三公”经费智能监管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审批—动态监控—结果公示”全流程闭环,实现公务接待“一餐一码”、公车使用“一车一链”,对异常支出自动预警并推送至纪检监察机关。

  以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打造“智慧化”的技术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数字技术具有穿透时空、精准画像、全程留痕等特性,为破解作风建设“发现难、认定难、根治难”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各地纪委监委开通的“四风”监督举报平台,正是数字赋能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一是构建“作风建设数字孪生系统”。整合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数据,建立领导干部“作风数字档案”,通过行为轨迹分析、消费偏好建模等技术,对“吃公函”“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实施智能识别。二是开发“政绩观”AI评估模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领导干部讲话稿、工作总结等文本进行语义分析,建立“政绩冲动指数”“形式主义倾向度”等评估指标,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三是打造“指尖上的监督”平台。在政务App、工作群组中嵌入“作风监督”模块,实现“一键举报、实时反馈”。探索“区块链+作风监督”应用,对违规问题从发现到整改的全流程上链存证,确保监督可追溯、问责可倒查。

  以文化浸润夯实思想根基,涵养“不想腐”的内在自觉。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风问题表象在作风,根子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将红色基因、廉洁文化、家风家教融入作风建设,实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升华。一是打造沉浸式党性教育基地。如运用VR技术复原延安时期“窑洞对”、西柏坡“六条规定”等历史场景,开发“作风建设数字展馆”,通过“情景再现+互动体验”增强感染力。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考核机制。将家风建设纳入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开展“廉洁家访”活动,签订《领导干部家属助廉承诺书》,对家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等问题实行“一案双查”。三是构建“作风建设大家谈”舆论矩阵。在相关媒体开设“作风建设·基层声音”专栏,定期发布“四风”问题典型案例剖析,开展“作风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