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看,小康并不遥远!

时间:2018年03月02日 08:5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丁陆军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向前看,小康并不遥远!

  本报记者丁陆军

  2013年,对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庙滩村蒲河社农民闫航军一家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头:中央出台精准扶贫政策,他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虽说“贫困户”这个字眼在闫航军的心里一直是灰暗的,但日子过不去,这个贫困户还得当。

  庙滩村是全县的贫困村,闫航军家是全村最贫困的家庭之一。一家五口人,住的是两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全年收入不足万元。雪上加霜的是,三个孩子先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各种费用一次性就需要1万多元,这对闫航军来说是笔巨大的开支。没办法,他只好到信用社贷款2万元,以解燃眉之急。

  “那时,我家的日子基本过不下去了!但我想,不管多么困难,三个孩子的学是要上的,只有上学读书才能有出路!”闫航军告诉记者,“我拼死拼活挣的那点钱,除了家里日常开支,基本就花完了。连续两年,我只能付利息,没有能力偿还本金,那2万元何时才能还上也成了我的心病。”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闫航军正值壮年,虽然四处奔波做点小生意,有点小收益,但要让五口之家驶出贫穷的泥潭,他还是觉得力不从心。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闫航军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他改变自己的家庭现状,看到村支书闫仁民通过发展养殖业过上了好日子,他便主动了解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扶贫政策,参加培训,申请农村危房改造、暖棚圈舍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扶持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家不但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还把家里2间土坯房改建成砖混结构的房子,既安全又好看。2014年,他搬进院子硬化了的新居,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一年时间取得的明显成效激发了闫航军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的动力,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引进基础母牛1头,后来又申请到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基本解决了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当年,他家牛存栏4头,发展玉米15亩,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说心里话,这贫困户我也不爱当,我很想把日子过好,过上小康生活,可凭我自己的能力,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扶持,我是富不起来的!”虽然日子好过了,但闫航军还是马不停蹄,扩大再生产,购置农用三农车、旋耕机、铡草机等生产农机,引进5只基础母羊,发展中药材种植15亩……三个孩子也学有所成,先后在陕西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奋斗,闫航军于2015年底实现了稳定脱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党的富民政策好,只要能干活肯吃苦,向前看,好日子就一定有!”现在,闫航军成了全村乃至全镇通过自力更生、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榜样。据村支书说,村里那些不愿干、靠吃低保过日子的人,看到闫航军家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开始主动寻找脱贫致富的项目了。

  如今,走进闫航军的家,宽敞整洁的院落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花木;装修精美的房子里,窗明几净……

  靠在柔软崭新的沙发上,闫航军笑着给记者计算他的收入账:每年出栏2头牛、4只羊,收入3万多元;中药材每年能卖1.5万多元;农闲时外出务工能挣2万多元,加上子女的工资收入,年收入少说也有小10万啦!

  从贷款大户到有可观的存款,闫航军自信满满地规划着未来。“这几年,在国家扶贫项目的扶持下,我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里里外外都换成新的了,产业有了,发展思路也有了,我正在尝试栽种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木,明年要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和大家一起过上小康日子。”

  榜罗镇党委书记李晨告诉记者,要真正实现有效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关键。目前,“等着政府送小康”的贫困户还为数不少,对这些人而言,脱贫的最大困难是他们没有过好日子的动力,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闫航军的出现,有效激发了这些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争相脱贫的新气象。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