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的华亭探索

时间:2018年05月24日 10:4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小兵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本报通讯员 张小兵

  “要围绕3868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在全县扎实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健康扶贫行动计划,形成健康扶贫长效保障机制。”今年县委农村工作暨全县脱贫攻坚大会上,华亭县就健康扶贫确定了“任务书”和“路线图”。

  “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签约了家庭医生。”“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保险二次报销+民政医疗救助体系,让我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半年来,县卫计局积极探索实践,如今,在华亭县,健康扶贫模式已让群众彻底甩掉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愁帽”。

  “健康套餐”摘掉“看病愁帽”

  “我们两个老病号终于不再为看病发愁了!”说这话时,安口镇阳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马文举老两口眼里闪着幸福的泪花。

  年过六旬的马文举患有脑梗和偏瘫,老伴患有高血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前,我们两三天两头跑医院、药店,家里的钱都花在了看病买药上。”马文举说,“现在,镇卫生院医生经常上门诊疗,花销少多了。而且,还能先住院后交费,报销比例也高多了。”据了解,在华亭,像马文举这样享受系列“健康套餐”摘掉“看病愁帽”的贫困患者还有很多。

  为了让基本公共卫生更好服务贫困群众,华亭县探索组建了由乡镇计生专干、全科医生、公卫人员、乡村医生加健康中心户长服务一户群众的“4+1+1”签约服务团队133个,与8.6万群众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书,每月下沉到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开展健康教育、常见病诊治、康复治疗等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医联体建设,县医院先后与省人民医院、兰大二院、宝鸡市人民医院、南京新中医医学研究院等10多所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全县县外转诊率由13.18%下降到10.74%。同时,完成了城乡医保整合,启动实施了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全面落实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六个覆盖”夯实“健康根基”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救助和健康服务。”“门口就是卫生所,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和县上专家预约治疗,现在我们人人都有了‘健康守护神’。”如今,行走在华亭农村,群众对方便高效的医疗服务赞不绝口。

  华亭县财政列支400多万元,实施了56个村卫生室新建和改建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医8名,实现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制定了《全县远程会诊工作实施方案》,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县乡村三级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县域内远程会诊、远程会议、远程培训和远程管理全覆盖。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实现了健康管理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实行签约服务,制定了特色化健康管理方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到100%,实现了签约服务全覆盖。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和服务力度,公开健康服务团队专业特长和联系方式,实现了健康宣传全覆盖。对全县所有患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户确定1个专业服务团队进行一对一救治,确保做到大病不治愈不脱贫,实现了一对一救治服务全覆盖。

  “健康产业”撑起“致富钱袋”

  时下,行走华亭乡村,一垄垄田地里,碧绿的药材长势格外喜人,田间一个个药农正在忙碌地劳作着。

  “今年,县卫计局牵头在我们村种了150余亩黄芪,这为我们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注射了强心剂。”在安口镇阳安村,村主任李小芳喜滋滋地说。李小芳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阳安村现在还有贫困户36户115人,按照正常年份,150亩黄芪到年底最少能收入3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可从黄芪产业增收2000多元。“同时,县上还给我们村贫困户免费投放了7000只鸡苗、2万株花椒苗,栽了30亩五爪子。我们村原来蜗居在偏僻的山沟沟,现在有了这些‘健康产业’支撑,以后穷山沟就能变成‘金窝窝’。”

  华亭素有“药材之乡”美誉,今年,在药材产业扶贫行动上,该县按照“紧跟市场、改良品种、规模发展、提升效益”的思路,突出马峡、山寨、策底、河西4个药材重镇,以加工转化为突破口,着力抓好标准化药材种植合作社示范基地建设、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品种试验驯化推广等工作,巩固扩大大黄、独活等地道药材种植面积,扶持壮大青松、恒隆等龙头企业,灵活多样发展适销对路的人参、天麻、杜仲等高附加值药材。建成了华亭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500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19个,500亩有机肥使用基地5个;在策底大南裕、关梁,马峡仓沟、大岭,山寨新庄依托合作社建成中药材标准化育苗基地100亩;在马峡镇蒋庄村建成了县级中药材标准化育苗基地200亩。如今,这一“健康产业”有效撑起了群众的“致富钱袋”。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