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口袋”鼓先让“脑袋”富

时间:2018年06月22日 09:5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丁陆军通讯员闫宝明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要让“口袋”鼓先让“脑袋”富

——漳县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丁陆军通讯员闫宝明

  盛夏的武阳大地,绿树成荫,鸟语蝉鸣,处处显露着一股蔚然的生机。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如涓涓清泉,滋润着广大群众的心田。

  今年以来,漳县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通过“讲”和“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探讨农村农业发展,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吹响群众脱贫致富冲锋号。

  三级联动上下互动

  今年以来,马泉乡依托县、乡、村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对贫困户进行“捆绑式”“一对一”“一对多”的思想帮扶,给村民教授种植、养殖技术,村民“等靠要”思想有效破除,一批有思想、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逐渐形成。“马泉乡等靠要的群众越来越少了!”该乡党委书记高晓龙逢人便说。

  “药材烂根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在药材根部伤口或裂口处侵入,如果连阴雨后转晴,气温突然升高,就会易发病,造成药材成片死亡……”漳县马泉乡骆家沟村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里当地乡村干部、群众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讲习员范爱平对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的讲解。

  在听完讲座后马泉乡骆家沟村村民郭银海告诉记者,他通过聆听讲习所的讲座,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种植中药材的技术,这让他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分类细致、目标明确、内容实用,这是漳县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深受百姓赞誉的主要原因。

  专兼结合内外互补

  “多找致富大门路,立志不当贫困户。通过一场场讲习,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初步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提及讲习所对转变群众观念的巨大作用,殪虎桥镇党委书记李彬感受颇深。

  如今的殪虎桥镇,群众内生动力普遍激发,思想观念全面转变。“每一次讲习,老百姓在听讲过后,我们都会留出一半的时间供他们讨论,既尊重他们,又引导他们,不再是强制执行,上热下冷!”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武政荣说。

  该县采取内选外聘办法,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专职讲习员专职讲,兼职讲习员指导讲,辅助讲习员辅助讲的讲习队伍格局。

  讲习员既有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又有致富带头人,涵盖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讲习队伍正引导着广大群众勇闯致富路。

  看单点菜寓教于乐

  “吃上旅游这碗饭,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贵清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农家乐吃饭、住宿常常爆满!”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39岁的妇女杨新巧高兴得合不拢嘴,“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观念的转变,更得益于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一次次的板凳会和庭院会。

  以村为重点,结合“道德讲堂”和“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等教育培训资源,漳县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推行讲习阵地“便民化”,以“课堂式大集中”“互动式小分散”的方式对群众分类施教;培训内容“菜单化”,什么实用讲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由群众先点单,乡村讲习所后配菜,最后选择最合适的讲习员进行讲授;培训方式“本土化”,用本土化、通俗化语言寓教于乐,务求贴近群众、取得实效。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