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业 历经风雨见彩虹

时间:2018年07月20日 08:3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明娟 实习生 纪航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酒泉光伏发电 本报记者陈功章摄

酒钢集团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陈功章摄

  本报记者 李明娟 实习生 纪航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姓富。工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导着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重点项目和区域经济政策向西北内陆地区的倾斜下,以156项国家重点项目中16项工程在甘肃布局为标志,让甘肃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体系。以三线建设为标志,国家向甘肃成建制地迁入建设了一批机械、电子和国防军工企业,使甘肃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为骨干,以兰州、白银、天水等大中城市为基地的工业结构和布局体系。

  依托建国以来工业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工业在以市场为标志的改革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下,建成了以兰州、白银、金昌、嘉峪关、天水等城市为主的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一个工业结构比较合理、门类比较齐全,拥有比较雄厚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基地。甘肃走出了一条从手工作坊到西部工业核心,从重工业过“重”到新型工业化,从科技创新到培育工业“新动能”,从智能制造到绿色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

  从手工作坊到打造西部工业核心

  钢城嘉峪关,铜城白银,镍都金昌,兰州石化城西固,绿色煤都华亭以及兰通厂……一个个耳熟能详烙印清晰的名字勾勒出了甘肃工业发展的轮廓图。

  说起甘肃工业的发展,不得不说兰通厂。

  兰州通用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原名兰州通用机器厂,其前身为左宗棠于1872年创建的“兰州制造局”,是中国西北第一家工业企业,也是与江南造船厂齐名的国家重点工业遗产之一。在146年的发展历程中,兰通厂不仅开创了中国西北近代工业的纪元,也奠定了甘肃省近现代军工和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

  此后,甘肃工业开始了小打小闹式的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甘肃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绝大多数为手工业作坊生产。

  资料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仅有兰州、天水、玉门油矿、山丹等4座电厂,总装机2662千瓦。虽然全省拥有机械企业58个、职工1351人,但年产值仅116.7万元,全年只能生产简易的金属切削机床2台,手板回旋榨油机、手摇离心制糖机10台,简易的汽车配件4000件。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大发展,甘肃省工业已形成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轻纺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循环经济等六大类,并具有各自的产业优势。有以兰州为中心的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有色工业基地;以白银为中心的铜、铝、铅、锌有色工业基地;以金昌为中心的镍及铂族金属工业基地;以嘉峪关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天水为中心的机械电子工业基地;以陇南为中心的有色金属工业原料基地。甘肃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工业核心区和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工业经济更是实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十五”前三年,甘肃工业承接“九五”时期调整的积极效应,内在活力增强,运行质量提高,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94%。“十二五”时期,甘肃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工业强省战略,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夯实工业基础。

  从重工业过“重”到探索新型工业化

  长期以来,重工业的发展为甘肃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此也形成了甘肃传统基础工业比重大,新兴工业发展缓慢,科技含量少,企业技术构成低;轻重工业发展不够协调,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采掘工业、冶炼工业、石化工业、机电工业、航空航天等重化工业比重较大,而成品加工业,轻纺工业、食品工业、电子工业及家用电器工业所占比重低下;国有经济比重大,企业历史欠账多,包袱沉重等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甘肃不断推动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工业企业改革上不断发力,并取得显著成效。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新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曾创造了铜硫产量、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独创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

  2008年,白银有色集团引进中信战略投资实施股份制改造。目前,白银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铜、铅、锌、金、银等多种有色金属的采选、冶炼、加工及贸易,业务覆盖有色金属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涉及国内、南非、秘鲁、哈萨克斯坦、刚果(金)、菲律宾等多个地区,是具有深厚行业积淀并初步形成国际布局的行业领先的大型有色金属企业。2017年2月15日,公司正式登陆A股市场,成为国内有色行业和甘肃省属大企业整体上市的第一家。公司循环经济建设入选国家“循环经济模式典型案例”。2017年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271位,有色行业排名第11位,在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排名第78位。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继鞍钢、武钢、包钢之后规划建设的第四个钢铁工业基地。经过60年的发展,酒钢已建成西部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成为甘肃省多元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已连续多年入围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企业500强。2015年,分别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09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41位。

  近年来,酒钢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多元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人才战略和资产证券化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区域能源、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构建冶金、有色、能源、化工等多元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上,甘肃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骨干企业、特色和品牌产品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科技创新到培育工业“新动能”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工业企业盯紧行业内、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制高点,通过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夯实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作为中国骄傲的金川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第三大铜生产企业,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拥有世界首座富氧顶吹镍熔炼炉、世界首座铜合成熔炼炉、亚洲第一座镍闪速熔炼炉等国际领先的装备技术。

  自1978年金川公司被列为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以来,公司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攻克了大批技术难题,实现了从发展到壮大的巨变。1989年,“金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进入新世纪以来,金川公司更是瞄准世界冶金科技前沿,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2012年,“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高应力特大型镍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现在,金川公司位列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第8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2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41位。

  在兰州新区兰州国器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几名技术人员正对1400S型离心泵样机进行组装,这是目前国内口径最大的卧式离心泵。“企业是兰州市‘出城入园’的重点项目,2016年搬迁至兰州新区的,产品研发走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之路,开启了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兰州国器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马柏青介绍,公司研发的产品已经从过去每年1-2种,增长到现在每年10来种以上,实现爆发式增长,企业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700℃超高温熔盐泵研发,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摇篮和脊梁”“装备中国功勋企业”的兰石集团是科技创新的又一个典范。“十八大以来,兰石集团就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培育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连续五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率超过100%。”兰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明说。

  在科技创新战略引领下,如今的兰石集团逐步实现了从“兰石制造”向“兰石创造”的蜕变,正在从昔日的“装备中国”提升为“装备世界”。高扬科技创新的风帆,让曾经举步维艰的兰石集团,重新挺直了坚实的“脊梁”。

  作为兰州市“出城入园”重点项目的兰州通用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兰州新区“兰通工业园”,占地305亩,拟投资1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兰通公司将成立集油田大型钻采成套设备、石油炼化装备、矿场尾矿输出与充填设备,新能源环保节能装备和军工装备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生产制造企业。

  从智能制造到绿色发展

  甘肃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目前,全省在烟草、生物制药、乳制品等领域自动化信息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智能农机、伺服电机、电作动产品、机器人关键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并成长起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竞争力和知名度较高的优势产品。

  在兰州新区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展厅里,一张张起起伏伏的折线图,一串串变幻闪烁的数字构建的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甘肃省电子政务云平台、甘肃万维智慧旅游产品线……让人们最近距离地看到了一个智慧的甘肃。

  兰州水泵厂研发的HDM系列重型石油化工流程泵及液力透平机属国内首次国产化设备,各项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兰石牌8MN—50MN系列快速锻造液压机组、耐驰泵业NEMO牌单螺杆泵、兰洛牌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等装备企业产品获得2017年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中铝兰州分公司建成了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生产执行系统(MES)为核心,以控制网络、视频监控网络、信息网络全区域覆盖为基础,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流程信息化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电解、炭素等关键生产环节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记者了解到,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甘肃已涌现出兰州佛慈、伊利乳业、方大碳素、北科维拓等一批生物医药、食品、机械制造、化工、智能产品等领域的智能制造典型企业。

  现在,中铝兰州分公司入列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兰石集团、海红科技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定,国电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石化等5户企业成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兰石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以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兰州知豆和中铝兰州分公司、中铝连城分公司等为代表的制造业重点企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综合集成水平持续提高,初步具备了实施智能制造的条件;以兰州中车、国网电力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和平台,在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探索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制造业+互联网融合管理新模式正在全方位改变和引导着甘肃工业的发展。

  在推进智能制造的同时,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为基本途径的甘肃工业绿色发展也开始推进。

  “十三五”初始,甘肃省就将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着重从推进绿色工业协调发展、完善循环经济工业体系等9项任务,工业行业污染治理、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8个专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全省工业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为甘肃工业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率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降幅位居西部前列。“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实施循环经济领域省级科技重大专项42项,循环经济领域登记科技成果437项。先后成立了“甘肃省镍钴及稀贵金属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重点实验室”等9个重点实验室。

  作为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的金昌市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等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酒钢集团通过打造电解铝—铝制品深加工等4条产业链实现了多元化低碳高效发展;白银公司则将冶炼废渣中的铜等10多种金属全部回收利用;金川公司多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是甘肃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先进制造、数据信息、军民融合、中医中药、通道物流、节能环保等绿色生态产业方面,甘肃突出绿色和特色有机结合,推动工业发展转型升级。

  按照强化改革推动、创新驱动、融合带动,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思路,甘肃正着力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宜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