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镇特色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时间:2019年08月07日 11:0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马德海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近日,笔者走进张家川县大阳镇大阳村南山梁远眺,漫山遍野的梯田层层叠叠,气势壮观。走近发现每块地埂上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党参、板蓝根、黄芪、柴胡等中药材名目,目之所及,绿油油的一片,长势极旺,这便是大阳村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

近年来,张家川县大阳镇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政策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全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年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充分依托中药材种植产业助力精准脱贫,鼓励贫困户参与到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中来。

“以前我们这里就有村民种植中药材,但是比较分散,规模也不大,经济效益不高。”大阳村村支书杨小文说,今年大阳村以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为契机,共流转了土地1200亩,种植特色花椒400亩、黄芪400亩、党参200亩、板蓝根100亩、柴胡100亩。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张家川县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农户既可以领取土地流转费,又能将土地量化入股参与年底分红,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目的。同时,贫困户可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以村集体名义入股到合作社进行分红。“这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根据目前市场价格,预计年产值35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650元,村集体经济增加20万元。”杨小文告诉笔者。

大面积中药材的种植,吸纳了周边农民就近就地务工。搭建了当地就业平台,带动大阳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当地群众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

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牛江海说,这些工人大多是周边村落的贫困户,由于中药材种植每年要除两到三遍杂草,且从种植到秋季收割,种植基地常年需要人打理,因此她们是合作社经常雇佣的工人,每月能领两到3000元的工资。

“为了延伸产业链,我们今年实施了中药材晾晒场加工厂项目,加工厂是由天水圣慈药业有限公司和张家川县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用地32亩,厂房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年加工药材1500吨,建成后将承担中药材品种选育、育苗、种植、收购、粗加工等工作,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的发展模式,预计可带动种植户发展中药材1万亩,解决300余人就业,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万。” 天水圣慈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中药材晾晒加工厂建设项目开工奠基,不仅可以增强中药材种植户的信心,有力地解决了产品加工、销售问题,而且可以引导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对于促进大阳村甚至周边村子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陪同采访的大阳镇副镇长马永刚介绍,自2018年以来,大阳镇围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小镇”的发展目标,紧扣“产业发展与三变改革相结合,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以“一线两沟三梁”进行产业布局,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狠抓产业扶贫,在全镇发展畜牧养殖、花卉种植等产业项目,使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稳定脱贫、长期受益。在南山村建设张家川天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5亩,荒山沟20亩,已建成圈舍42间,引进种麝30只;在下渠村建设敬孝养殖农场,投资120万元,流转土地35亩,建有6个标准化养殖大棚,养殖肉土鸡14000只;正在施工建设大阳镇梅花鹿养殖场,计划投资200万元,建设用地90亩,养殖规模100头;在刘山、侯吴等6村建设2400亩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在太原、闫庄两村建设100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在侯吴村种植300亩经济芍药……围绕这些特色产业,结合贫困户和带贫企业建立产业支撑体系,以产业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可以变“输血”为“造血”,扩大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全镇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