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革命老区新画卷

时间:2019年09月02日 11:0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曹志政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庆阳2013年启动实施“再造子午岭”工程以来,林地面积已达到20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5%。

    

   庆阳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周先祖不窋在庆阳“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大塬——董志塬,素有“陇东粮仓”之美称。这里是能源新都,境内石油资源总量52亿吨,天然气资源总量1.5万亿立方米,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占全省储量的97%,是正在建设中的大型能源化工基地。

  70年来,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新成效。一幅革命老区发展的新画卷正在逐步绘就。

   

  
         

  社会发展节节攀升

  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二位

  新中国成立时,庆阳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经济实力十分弱小。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庆阳始终保持了老区人民固有的光荣革命传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市生产总值成倍提高,从1949年的0.59亿元到1965年突破亿元大关用了16年,到1988年突破10亿元用了23年,到2004年超过百亿元仅用了16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经济发展更是步入了快车道,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708亿元,总量比1949年扩大1200倍,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二位。2018年全市人均GDP达到3.1万元,是1949年66元的470倍。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与增强,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各个基础产业、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的发展与提高。

  

  

  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达到157.7亿元、251.7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1600多倍和2100多倍。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1∶5∶4,发展到2018年的10∶50∶40。

  新中国成立初期,庆阳全市没有一台大型农业机械,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二牛抬杠”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大力发展,促进了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

  201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71.01亿元,比1949年的0.54亿元扩大131倍。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41.6万吨,比1949年增加112.24万吨,增长3.8倍。更进一步显示了“陇东粮仓”名不虚传的实力。

  近年来,苹果产业大力推广“庆阳苹果”品牌效应显现,2018年“庆阳苹果”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示范样板。2018年水果总产量34.39万吨,比1949年增长6.3倍。

  同时,庆阳大力发展畜牧业,2018年全市大牲畜存栏35.4万头,比1949年增长41.1%,肉类总产量7.41万吨,比1949年增长8倍。

  70年来,庆阳工业振兴成效明显,能源产业主导地位凸显。1950年庆阳只有1家年产不足3万元的小工厂和一些小的手工作坊。新中国成立后,庆阳注重发展工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破解发展瓶颈,形成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风力发电、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制造、水泥制品及制造等工业门类。

  在诸多工业生产中,能源开发成为庆阳的标志性产业,目前已探明庆阳油气资源总量48亿吨,1970年在庆阳打出第一口油井,诞生了长庆油田,拉开了石油资源劫探开发的序幕,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2018年原油产量816万吨,是1990年91万吨的8.9倍,原油加工量312万吨,是1979年0.22万吨的1418倍。煤炭开发和风电基地建设步伐加快,2018年实现风力发电量15亿度。

    

  
       

  城乡颜值不断提升

  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庆阳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纪元。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城镇化率达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黄土高原山川生态也穿上了绿色的新衣。

  70年来,庆阳城镇建成区面积由6平方公里增加到1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6.1%提高到38.4%,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用上了动力电,喝上了自来水,拉上了宽带网,看上了卫星电视。

  新中国成立之初,庆阳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仅有162公里,其中晴通雨阻里程就达102公里,运输工具十分原始,木轮畜力车、毛驴是主要交通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十八大以后,庆阳加大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项目谋划实施力度,深入开展交通扶贫攻坚大会战行动,抓项目、破瓶颈、强支撑,交通建设成就斐然,水利、电力、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2018年,庆阳全市公路里程达到了近1.2万公里,100%建制村通了硬化路,两条高速公路和银西高铁穿境而过,庆阳机场连通国内10座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日行万里、朝发夕至已成为现实。

  交通网络建设全面推进的同时,水利、电力、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5.02亿元,全市房屋施工面积444.82万平方米,比1971年增长64.5倍。竣工面积44.07万平方米,比1971年增长7.6倍。涌现了一系列上规模、高档次的住宅小区,房地产市场向生态、宜居、智能等现代居住环境迈进。

  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庆阳市更注重“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战,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协调发展。从2013年起,庆阳启动实施“再造子午岭”工程,每年列支1亿元,荒山造林100多万亩。至目前,全市累计造林1500多万亩,林地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5%。这些苗木全面成林后全市森林覆盖率将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水土流失减少1000万吨以上。2017年,庆阳还制定出台了《庆阳市禁牧条例》,坚决落实封山禁牧措施,有力促进了生态修复。目前全市干旱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年降水量明显增多,南部个别县达到1000毫米以上,就连北部环县昔日的荒山秃岭也都变绿了。

  在2018年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魅力中国城”评选中,庆阳市是我省唯一跻身“十佳魅力城市”的市州。

    

  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贫困发生率降低到5.51%

  庆阳市8县区均属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县。全市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产业扶贫、基础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金融扶贫,聚力攻坚脱贫摘帽,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60.62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2.7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49%下降到5.5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正在朝着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奋力挺进。

  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646元和8862元,比1986年增长了40多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近20%。农民群众从土窑洞搬进了砖瓦房,有的还住上了小洋楼,农村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1平方米和25平方米。高档手机、智能家电、小型轿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去年底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90部、计算机35台、家用汽车40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3.7%,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养老保险续保率达到97.3%。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贫困群众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为40.58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救助资金8.07亿元,民生保障更加普惠具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涛在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庆阳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说:“砥砺奋进七十年,老区迈进新时代。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视察甘肃重要指示精神,继续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力争‘十四五’期间在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重要增长极,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庆阳力量。”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