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青泥岭

时间:2019年12月12日 13:27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白杨 通讯员 李文翠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徽县交通建设助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的千古绝叹,也是居住在青泥蜀道畔的徽县儿女千百年来行路难的真实写照。

  叹交通、盼交通。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徽县抢抓历史机遇、坚持交通先行,修好发展路、筑起连心桥,谱写了“如今蜀道不再难”和“桥通路畅行自远”的时代新篇章。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南麓,嘉陵镇上游的徽成盆地,境内山峰林立、河谷纵横,群众居住分散,道路依山而筑,崎岖不平,交通瓶颈尤为突出。2000年初,全县有交通干线2条118公里,县乡公路3条85.6公里,乡村道路71条420公里,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3公里。全县大多数行政村为土质路面,农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山区群众更是深陷“出山难”的境地。因为交通不便,徽县引以为傲的自然风光、优渥物产深锁大山,因为信息闭塞,资源闲置、产品无市,群众增收困难。

  路,成为徽县发展必须攻克的历史性难题。

  近十年来,徽县从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建设的所思所盼出发,围绕将陇南建设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陕甘川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的目标,立足徽县通陕入川的区位优势,借力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带领全县人民以“交通先行”的集体意志和行动自觉,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魄力,改造县乡路、提升主干路、打通“断头路”、修通产业路……吹响了众志成城战交通的嘹亮号角。

  

立体交通 迎来“铁公机”时代

  

  翻开徽县交通建设图,每一条道路的延伸不仅记载着徽县交通的艰难,也记录着徽县交通的变迁……

  1956年7月,宝成铁路南北两段在徽县嘉陵镇黄沙河接轨通车,1958年元旦全线交付运营。这载入史册的飞跃,打通了徽县通陕入川的大门,一度成为周边县区群众到宝鸡、西安旅游、就医的主要交通选择。2011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宝成铁路徽县站升级建设为三级站,停靠班次、频次增多,扩展带动徽县、成县、西和、礼县等周边群众搭乘,以更优化的环境、更温馨的服务继续担当着勇破“蜀道难”的先锋。

  2015年10月1日起始于徽县大石碑(陕甘界)十天高速公路(甘肃段)全线通车运营,打通了甘肃省东出陕西、南下四川的“南大门”,也打通了陇南境内成武高速、武罐高速通往兰州、天水的瓶颈,将陇南真正纳入了关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2019年9月3日,连接十天高速至两当红色教育基地的两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宽敞便捷的快速通道带给人们酣畅淋漓的外出新体验。

  2018年3月25日,位于徽成两县交界处的陇南机场建成通航,第一时间打通十天高速与机场的连接通道,既结束了陇南没有航空运输业的历史,更是为徽县人“走出去”开辟了空中通道。

  至此,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三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畅通了北上天水、兰州,东至宝鸡、西安,南下四川、重庆的大通道,实现了与北京、上海、广东、青岛等大城市的互联互通,为徽县更好地融入发展圈、经济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织密路网 强壮县域发展筋骨

  

  大路涉及经济发展,小路影响百姓民生。徽县按照“主干线路上等提高,县乡公路铺油改造,乡村公路联网配套,站场建设规范管理”的思路,通过实施“以工代赈”“乡改四”“村村通”“通乡公路改造”“灾后重建”“交通扶贫”“四好农村路”等重点建设项目,逐一突破,全面推进,完善国省干线,提升县乡公路,织密农村路网、构建通达乡村,彻底打通了乡村快速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2019年8月10日,徽县县城至火车站快捷通道建成通车,全长15.56公里,路面宽7米,新建桥梁15座,隧道5座,全程行驶时间由原来盘山公路行驶的一个小时缩短到20多分钟。

  S219线环城路段的规划建设将有效分流入城车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十天高速连接金徽酒业4A级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极大缩短了陇南市工业集中区(徽县园)与十天高速的距离,为徽县工业产品和农林特产走向全国提供了更大的交通便利。

  麻沿河至略阳公路麻沿河至大石碑段公路、太白至水阳公路太白至柳林段公路、银杏至峡门道路硬化工程、嘉陵镇月亮峡至严坪公路养护维修工程、虞关吊桥改造工程……一系列交通项目建设施工,无不改写着徽县交通发展的历史。同时,以交通扶贫为重点,破解农村道路难题,建成通村道路、硬化村内巷道、完善优化联网路段,一批幸福路、产业路、旅游路、发展路、现代路在金徽大地延伸,犹如毛细血管一样激活了全县道路交通的微循环。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936公里,与十年前相比增加了3.1倍,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71公里,较十年前翻了三番,农村公路达到1611公路。良好的交通状况让群众看到了希望、了解了市场,积极发展产业、多元增收创收,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头活水。

  近10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9.45亿元,实施道路交通项目463个,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历史最高、公路建设总里程最长、实施交通项目最多,通村路建设最快,超前完成“十三五”规划……徽县交通建设交付给全县人民的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因路而富 驶入发展快车道

  

  现如今,宝成铁路穿境而过;陇南机场毗邻县城;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蜿蜒曲折的县乡村道在山岭河道间延展。

  在位于伏家镇的陇南市经济开发区徽县园里,白酒酿造、食醋酿造、豆制品加工、饲料加工、农特产品电商等重点企业正在加紧生产,运输车辆络绎不绝,沿着宽敞笔直的旅游公路,外销货物通过十天高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做食用菌生意的辛亮看准了泥阳镇交通便捷、毗邻机场等区位优势,将鑫亮菌业的“大本营”从较偏僻的乡镇大河店镇青泥村搬到了泥阳镇苟庄村。用他的话说就是“路好了市场就更广阔了,现在是带着香菇走南闯北啊”!

  坐拥153棵千年古银杏树的嘉陵镇田河村,因路的畅达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村庄内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游客赏叶吃果、络绎不绝,农家乐生意兴隆,以乡村旅游为主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田河村不仅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更是带富全村百姓的旅游村。

  徽县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腾飞,带动全县形成了以苗木产业为主导,畜牧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中蜂等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以大河店镇三泉村、文池村,嘉陵镇稻坪村、田河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释放出强劲的富民能量。

  从行路难到立体交通,从人背畜驮的艰辛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快捷,四通八达的城乡道路网为群众架起了嵌金铺银的“致富路”“幸福路”。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初的1545元增加至2018年底的85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8年达到了23414.3元。

  一条路,带活一方发展;

  一条路,兴旺一个产业;

  一条路,致富一方百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徽县正搭乘着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立体交通网络驶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迎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