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不下技术难关誓不罢休

时间:2020年12月01日 17:0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智库/大学习

  

——记全国劳动模范、国网甘肃电科院三级职员郑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劳模奖章,既是党和人民对我工作的肯定,又是攻克下一个关键技术的鞭策和动力。”11月25日,郑伟参加完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回到兰州时激动地说。

  11月26日上午,来不及休息,郑伟在国网甘肃电科院参加单位专门组织召开的劳模座谈会。

  面对同事投来羡慕的眼光,郑伟讲出了多年未讲的感恩话。“感谢组织和单位的多年培养,是大家的共同努力,造就了今天的我。”

  

  

  1994年,郑伟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网甘肃电科院工作。26年来,他攻下了一个又一个电网高端技术难题,谱写电力新篇章。

  2008年,好几起低频振荡事故,严重威胁国网甘肃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国网甘肃公司领导十分着急,一时又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将破解该事故的技术任务交给了电科院。

  面对技术问题,郑伟作为国网甘肃公司电科院专业技术工作“领头雁”,主动请缨,带领团队,火速奔赴戈壁,查访电线,查看现场,一遍遍寻找事故“症结”根源。

  经过多次分析,郑伟首次提出应用电力系统稳定装置的方案,解决电网低频振荡事故难题。在得到技术团队的一致认可后,他们驻扎在戈壁滩,持续进行电网参数设置试验,不断修正,完善资料,最终取得成功。这一技术创新,在甘肃省20余座电厂和小水电厂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电网低频振荡难题。

  2008年8月,世界最大风力发电基地——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打造“风电三峡”工程阶段。

  随着全国第一条750千伏线路在甘肃的投入运营。甘肃电网成为典型的外送型电网。但面对戈壁滩新能源的崛起,电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弃风、弃光,又一技术“瓶颈”难题,摆在了国网甘肃公司电科院技术人员面前。

  郑伟临危受命,再次带领科技团队,奔赴瓜州戈壁滩,冒着冬日严寒,不畏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多次“会诊”。针对酒泉风电基地大规模风电场并网所产生的无功电压控制、电能质量等问题,他开始在风电基地,从高载能负荷模型、控制策略、评估及合约机制、控制系统以及示范工程等五个方面着手研究解决。

  历时三年,实验千百次。他和他的团队深挖电网高载能负荷调节潜力,并牵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建成负荷-电网-电源协调控制示范工程,解决了无功电压控制、电能质量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常年在科研中的摸爬滚打,郑伟多次试验得出一条结论:电网数字仿真平台是服务复杂大电网的重要硬件基础,力推建设甘肃电网数字仿真实验室。

  说干就干,为确保实验室人员熟练掌握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环节,他要求系统的整体布局设计和每一台设备的组装都由实验室建设团队亲自完成。

  在他的带领下,边建设,边培训,严把实验室建设关口,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甘肃电网数字仿真实验室于2012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依托该实验室,在电网科研项目中,他逐渐拓展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计算、电网故障再现与分析、新能源入网研究、继电保护及稳控装置测试等试验检测能力。

  “该实验室在甘肃首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祁连换流站两台300兆乏调相机工程调试等工程投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助力甘肃电网的技术支撑能力,步入特高压时代功不可没。”国网甘肃公司电科院领导这样评价他的科技成果。

  

  

  “劳模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动力,更是新的起点。”郑伟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发挥劳模示范带头作用,带好一个团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近年来,郑伟有幸参与了750千伏西北-新疆联网输变电工程“一、二、三通道”、国内首座750千伏可控高抗、甘肃首座±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调试测试……

  “是一份责任感和做一行就把它做好的精神在支撑着我攀登电网科技高峰,破解一个有一个技术难题。”郑伟如是说。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