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

时间:2021年03月04日 10:0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吕霞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十四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6.5%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3月3日记者获悉,《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纲要》明确,我省“十四五”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6.5%。

  《纲要》提出,全省二〇三五年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是:经济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更高台阶,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建成甘肃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文化强省和旅游大省基本实现;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建成法治甘肃、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甘肃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巩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才与发展需求更加适应,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国家碳排放达峰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甘肃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6.5%,创新发展能力、内需拉动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绿色化、规模化、集群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幅增强,现代流通体系日益健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整体优化;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旅游大省迈进;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显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城乡人居环境更为整洁优美,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实现;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为此,全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企业主体、需求牵引、产业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把我省打造成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十四五”期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3%。支持兰州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争取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同位素实验室、国家镍钴新材料创新示范中心等在甘布局,在生态环境、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补齐航空与燃机整机、关键大部件和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高端材料等重点领域技术短板。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重点支持优秀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培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服务全省乡村振兴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十四五”期间,力争生态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培育千亿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开展重点和优势产业链培育攻坚行动,重点打造12个百亿园区。建设绿色综合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省风光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源总装机比例接近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30%,外送电新能源占比达到30%以上。多措并举提升煤电机组运行效率,推动煤电行业清洁高效发展,建设绿色化工生产基地。

  《纲要》提出,全省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支持建设家政服务业示范基地,支持发展家庭社区智能服务。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安全保障7个重大工程项目包,重点建设一批具有标志性、带动性的重大工程,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建设一批聚集效应显著、文化内涵丰富、建筑风格鲜明、拉动消费明显的商业和文化旅游特色街区,促进文化消费提质升级。打造优质供给基地,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力争到2025年,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枢纽、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大数据服务输出地,加快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2025年实现5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实施村(社区)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全覆盖,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尽快形成“东连西出、南耕北拓”的发展通道,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的快速网络、服务完善的干线网络、广泛覆盖的基础网络,初步实现省内主要城市3小时到达全国主要城市,与相邻省际中心城市2小时直达,建成兰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网络。建设快捷高效铁路网,建设大能力铁路货运网,构建畅达普惠公路网,力争“十四五”末,全省高速及一级公路再增加2000公里,达到80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5%。开通加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区重要城市航线,打造京兰、沪兰和广深兰“空中快线”。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优化灌区输配水体系。实施中小河流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推进重点城镇防洪达标建设,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建成甘青断面武胜至郭隆输电工程、兰临输变电等工程。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建立民营经济统计体系,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增速高于全省经济增速目标。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健全和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对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实施“千企兴千村”行动,支持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与农民联营,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行动,“十四五”期间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乡村建设达标行政村,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增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全面保护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森林、草原、河湖、湿地、冰川、戈壁等生态系统。实施祁连山人工增雨雪工程,增加区域内降水量,全面改善祁连山生态。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统筹生态修复、国土绿化、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人工种草、草田轮作,加快退化草原治理。

  《纲要》还提出,全省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150万人以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效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劳动用工成本,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工程,扩大公办资源、支持和规范社会办园,加大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十四五”时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保障中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覆盖全省、链接西北的现代煤炭交易体系,保障电力生产稳定和重点用户用电安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构建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技术机构检测的食品安全风险防线。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