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高质量发展劳务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年04月01日 16:37 来源: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王静平

  

  

  今年以来,静宁县按照中央和省市人社工作部署要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劳务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全面落实“12345”工作举措,有力促进劳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建党100周年贡献人社智慧和力量。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8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1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输转任务的68%和50%。

  打造“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围绕持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进一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转力度,建立“培训机构+劳务中介+企业主体+劳动力”工作机制,推行培训就业一体化,注重果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展农民工技术职称评定,全力实施“北劳南移”。制定《关于打造“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提升劳务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从产生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为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快培训输转一体化建设,扩大“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效应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已在仁大、李店、治平、贾河等果业重点乡镇开展果树工培训300人,全部就地就近就业。

  

  

  搭建“两个平台”。线上充分利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甘肃省大就业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共享,加快优化智慧劳务等劳务输转信息化建设,开展网络招聘17期,推送就业岗位2万余个,“点对点”包车运送280名务工人员返岗复工。线下依托静宁捷飞电子厂建成人力资源市场1处,深入到富余劳动力多、劳务基础好的三合、界石铺、原安、甘沟、四河、威戎、古城等中心乡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东西部扶贫协作专场招聘会7场次,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518人现场达成务工意向。

  推行“三级体系”。按照“党组织+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中介)+企业+贫困劳动力”的劳务产业运行模式,成立静宁县劳务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均设立劳务工作站,村级设立劳务工作室,明确负责领导及专职工作人员,调整确定333名熟悉劳务工作的村干部兼任村级劳务信息员,着力解决劳务输转组织力度不大、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将劳务输转延伸到基层党组织末梢。

  

  

  建设“四大工程”。一是落实“765”用工比例,督促县内续建的45个重大工程项目和今年新建的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等23个项目全部开工,优先使用县内脱贫劳动力就业。二是坚持扶贫车间数量与质量并举,对认定的66个扶贫车间加强后续管理,提质增效的同时,在原安、八里、威戎、红寺、贾河等乡镇新建电子元件装配、果筐生产类扶贫车间5个,吸纳1175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三是积极构建返乡人员创业联盟,实施归雁工程,重点培育创业基础好、创业能力强的致富能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充分挖掘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创建农林牧业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业服务等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为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基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四是实施稳东西进策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积极对接长三角统嘉集团,珠三角格力集团,京津冀信义集团,宁新青荣威集团,市内平凉工业园区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华煤集团等吸纳静宁务工人员百人以上企业10处,认定为县外劳务基地优先保障静宁籍劳动力就业。

  落实“五项政策”。在总结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争取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扶贫车间补助、“点对点”运送务工人员包车补助、劳务公司有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村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补助等项目支撑,打好劳务奖补政策组合拳,把握政策标准,跟踪督促落实,充分调动企业吸纳就业、劳务中介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徐莉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