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省人力 提效益

时间:2021年04月15日 10:2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庄俊康 祁玉洁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甘肃特色产业耕种收机械化推广调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庄俊康 祁玉洁

  近年来,甘肃省特色产业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助推下蓬勃发展,然而特色产业发展中耕种、收获大部分依靠人工作业,还面临劳动力短缺困境。为此,甘肃省农机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聚焦“六大特色产业”的农机化研发,大力推广中药材、马铃薯等产业耕种收获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替换人工提升效益。

  

大黄施肥开沟移栽覆膜镇压联合作业机 庄俊康 摄

  

破解特色产业机械化难题

  

  药材种植时要一株一株按照顺序摆放在垄沟里,收获的油橄榄要人工一背篓一背篓从山里背出来,玉米抽雄需要人工去除等。在甘肃省,一些特色产业种收一直以来主要依靠人工作业来完成。

  近年来,甘肃省农机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全力研发特色产业机播机收问题。近日,甘肃省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党参铺膜露头栽培联合作业机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也意味着甘肃省有望实现党参全程机械化。

  4月10日至11日,记者跟随全省中药材抓点示范行动现场推进会的会议代表在道地中药材主产区陇西、宕昌、岷县等地看到,一款新型中药材移栽机受到广大药农和农机手的青睐。

  在陇西县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核心试验区福星镇元头坪村,机声隆隆、人头攒动,随着拖拉机的徐徐开动,坐在投苗机上的6名投苗人员忙着向机器药苗输送链上放苗,3卷地膜同时慢慢展开,种苗、展膜、覆土等工序依次展开一次完成,引得围观的老百姓赞叹不已。

  “药材种植最费工费时,这种机械种下的苗子深度、稀稠刚合适,省时省力”。陇西县福星镇党委书记张占军说,有了这种机械,解了我们药材种植缺少劳动力的燃眉之急。

  同样在陇南武都区,是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也是油橄榄主产区。在海拔1000~1200米陡坡山区,运输极为不便。去年以来,武都区引进了山地轨道运输装备,使油橄榄的生产运输从传统的“人扛马驮”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破解了武都区机械化运输难题。

  陇南兴源油橄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茹小燕感慨地说,以前运输采摘的油橄榄全靠人力,现在开着过山车就把油橄榄轻松运到路面上来。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介绍说,近年来,甘肃省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配套农机化发展问题和短板,从增加农业机械总量,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着手,重点实施农业机械累加补贴、农机社会化托管服务作业补助、农业机械研发与试验示范三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据了解,近5年来,甘肃省累计补贴中药材、马铃薯、苹果生产及粮改饲配套机械5000多台,建立74个省级特色产业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投入各类新农具5000多台(套),为全省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

  今年,甘肃省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六大特色产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持续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补短板,强弱项,优先保证粮食、生猪及特色产业生产所需机具供给,加大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林果、粮改饲、畜禽粪污处理等关键薄弱环节农机装备研发,拟新增各类农业机械3万台以上,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益。

  

机器“换”人背后的经济账

  

  “以前我们当地农民种植党参全部采用人工,10个人一组,每天仅能种2至3亩地,既要开沟、又要铺苗、铺膜,还要覆土,农民从早到晚累得人腰都直不起来了,现在有了党参铺膜覆土露头栽培联合作业机一次就完成了几道工序。”张占军说,现在一台机械每天能种十亩,种植速度是质的飞跃。

  据了解,党参铺膜覆土露头栽培联合作业机的成功问世,将为党参等根茎类中药材实现机械化移栽和标准化栽培提供重要的机具保障,是甘肃省党参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大创新,露头栽培是党参种植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较常规开沟栽培亩增产在20%以上。

  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张恩贵指着正在作业的机械向前来观摩会议的代表介绍说,这台机器与50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一次性完成机械开沟、人工等株距摆苗、机械铺膜、机械覆土等多道工序,机具作业幅宽1.6米,选用30厘米黑色地膜,每副作业可完成3行党参种植,亩种植密度可达到3万株以上,而且株距、行距均匀,完全满足党参露头栽培的农艺要求。

  据了解,陇西县坚持把机械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基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在福星镇核心示范片带组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耕种、施肥、植保、收获农机具20台套,为100户种植大户配备小型耕种收农机具100台套。

  陇西县县长陈彦吉介绍说,针对大宗药材党参机械化栽种特点,我们与省农机推广总站、定西三牛农机制造公司合作探索创新研制了党参铺膜覆土露头栽培机械移栽机,购置2台用于基地建设,基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每亩降低种植成本约1000元,增加了药农收益空间。

  

  

农机化服务紧随其后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的发展,也催生出一批社会化经营服务主体。在福星镇元头坪村魏强家门口的墙上,挂着印有“你在外务工争钱,我在家替你种田”的宣传条幅。这是陇西县骏航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强在自家院子里办起了合作社,走进院内堂屋的墙上,挂着合作社理事会名单和章程,院落里停放着几台大型农机具。

  魏强向前来观摩的会议代表介绍说,我们合作社目前有各类机械22台(套)。主要从事农机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深松、收获、施肥、深耕、旋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中药材机械化挖掘,玉米机械化收获等服务。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

  截至去年底,该合作社已为周边农户开展机械深松2000亩、机械种植1000亩、机械收获1000亩以上,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150万元,提升生产效率40%到60%。今年,合作社扩大服务范围,流转土地500亩开展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广大农民减少了人工成本、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甘肃省先后利用政策倾斜及项目扶持,支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4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上接龙头企业、下联农户提供中药材机械化作业服务,引导开展合作社跨区域、跨县作业服务,实现农机合作社与药材种植户的双赢,有效破解“广大农户没机用”“有机户没钱赚”的难题,农机社会化服务链条和服务区域进一步拓展。据了解,近5年来,甘肃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5亿元,扶持农机合作社2037个,乡镇农机合作社覆盖率达到74.5%。尤其是去年全省农机合作社达到2600个,作业服务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服务农户数达到160万户。

  刘文武介绍说,目前,甘肃省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服务模式多元化,涌现了酒泉“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定西“托管半托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农机合作社在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今年,甘肃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2%以上,努力为实现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机具支撑。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