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让乡村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

时间:2021年08月05日 14:0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牛丽娜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牛丽娜

  走进会宁的乡村,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铺展开来:田间地头绿意盎然,水泥路一直往远处延伸,太阳能路灯夹道而立,农家小楼和庭院林立,休闲广场设施齐全,交易市场热火朝天,村民脸上笑容洋溢……一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夏日炎炎,会宁县土高山乡的西瓜喜获丰收,在土高山乡的各个西瓜交易市场看到,瓜农们正摘瓜、挑瓜、上车,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一个个成熟的大西瓜十分诱人,瓜农们用三轮车将西瓜一车车地从瓜地里拉出,带着瓜农们的希望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西瓜种植成为农民致富一个新的增长极。会宁县土高山乡中庄村村民陈玉忠说:“今年是有史以来瓜价最好的一年,从来没有卖过这么高的价,亩产5000斤左右,10亩地就要收入5万元左右,这是很少见的。”

  土高山乡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砂田土地,种植出来的西瓜口感清甜、酥脆爽口,颇受消费者青睐,在业内逐渐有了名气。近日,笔者在土高山乡了解到,土高山乡的西瓜开园了,中庄村的西瓜交易市场可谓是人声鼎沸,陕西商贩白茂胜乐呵呵地告诉笔者,在他经营西瓜的四十多年里,土高山的西瓜是最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会宁土高山乡薛家沟的西瓜,外形上、个头上都好,西瓜的含糖量高,能达到13.5以上,我就喜欢拉这里的瓜,昨天我拉了一车回家,一抢而光。”

  大面积种植砂田西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当地群众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开园后,每天都会有周围百姓到瓜田打工,不仅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还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西瓜种植产业只是土高山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籽葫芦如今也成为了土高山乡百姓增收的一个主要产业。笔者在土高山乡程塬村村民张世丰的籽用葫芦种植田看到,个大、匀称的籽用西葫芦或掩映在绿油油的藤蔓下,或紧挨一团享受温暖阳光的映射,丰产丰收景象煞是喜人。“这种籽葫芦亩产在700—800 斤,600—700 斤,一亩地就能收1100—1200 元。”会宁县土高山乡程塬村村民张世丰说。

  “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干群关系好谐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都种上了特色产业,现在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了,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小康之路。”这是土高山乡老百姓最真切的感受。近几年,土高山乡因地制宜,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引进高产、高效特色农作物进行种植,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了新路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日益成为红色圣地上的普遍共识;埋头苦干做强产业,日益成为红色圣地上的乡村常态;将产业变成产业链,做强做深做长,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会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方向。兴产业强发展,是会宁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的“进路”和“近路”。未来可期,一个个生态秀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正在不断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会师大地上的乡村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编辑:刘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