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彩陶文化发扬光大

时间:2021年09月23日 10:3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要闻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文/图

  设计、制坯、烧制、彩绘……制作现代仿制马家窑陶罐的整个流程,对于已经在临洮县马家窑文化小镇工作6年的陶艺师于倩来说得心应手。

  “马家窑文化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目前是当地发现最多、分布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距今约有4000年至5300年,被称作甘肃的‘仰韶文化’而举世闻名。”提及自己手中的作品,于倩如数家珍。

  她告诉记者,马家窑文化被学术界公认为与敦煌文化齐名,堪称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宝。“马家窑彩陶集雕塑、绘画、烧制等各种技艺于一体,是物质实用性和精神象征性的完美结合,其独特的造型能力和表现手法,是中国彩陶艺术发展的巅峰。”于倩介绍说。

     

马家窑文化小镇陶艺师于倩在审视自己绘制的彩陶

     

  长期以来,如何把马家窑文化保留好、传承好、发扬好,是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重要关切。2011年,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项目启动,作为整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建设用地89.35亩,总投资1.76亿元,包括青少年陶艺体验中心、大师工作室、木结构建筑商业街区。

  在小镇内的彩陶文化展示馆记者看到,富有现代设计感的大厅里各类马家窑风格强烈的彩陶琳琅满目。除了传统的彩陶器具外,许多文旅创意产品也是格外惹眼,从生活用品、化妆品到学习用品,与马家窑文化相互碰撞之后,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古时候马家窑彩陶多是一些祭祀、墓葬品,如果能够和现代陶艺结合起来,制作成茶具、餐具、装饰摆件等日常用品,对于这一文化的未来发展必将意义非凡。”马家窑文化小镇彩陶部门负责人雷家豪认为,要让千年马家窑彩陶“变身”时尚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如今,在于倩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下,已经设计制作出十多款既传承马家窑文化,又符合现代需求的文创产品,并不断努力深度挖掘马家窑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打造马家窑文化品牌及产业链条,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

  “项目建设初期,我们以‘博大、自然、鲜活、民本’为指导理念,充分挖掘马家窑彩陶文化,整合相关村落、寺庙、农田、河流、滩涂等资源,以‘产学研游’相互结合的方式,将小镇打造成以文化、创意、生态、科技、旅游为主题的高品质彩陶文化小镇。”雷家豪说。

  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为此,马家窑文化小镇陆续签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院校,共同建设大学生陶艺实习基地。

  在青少年陶艺体验中心里记者看到,各类学生制作的陶艺作品生动有趣,无不透露着对于马家窑文化的憧憬向往。

  “只有让学生们亲手操作制作,才能真切感受马家窑文化的独特魅力。”雷家豪介绍,我们通过打造甘肃省陶艺实训基地、甘肃省陶艺工艺基地、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甘肃中小学学生陶艺教学及实践基地,从而更好地传承创新马家窑彩陶文化,让马家窑文化走向世界。

  在乡村振兴新命题的引领下,临洮县将启动临洮马家窑彩陶小镇二期项目“陶宿集”。以民宿为中心,打造以马家窑穴居、壁炉、帐篷和药浴汤泉等为主的实景体验,综合康养、工坊和民宿等商业,呈现和彩陶有关的活化生态,打造有温度的旅行目的地,让更多的人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千年彩陶的独特之处。

编辑:高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