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1年03月04日 17:32 来源: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智库/大学习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个案研究

  

□ 燕星宇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素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称。自1983年定西市被确定为“三西”农业建设重点地区之一起,始终坚持立足区情,“水保立区”战略,以扶贫开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水、土、钱、粮“四字”上做文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案概述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辖12镇7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万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境内总流域面积3638.7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0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定区始终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增强发展能力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粮多草多蓄多的良性循环。

  二、水土流失治理对乡村振兴的助推实践

  在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中,安定区人民总结了一套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措施:即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坡穿裙子、山底穿靴子,形成了以九华沟流域为代表的水土流失治理的蓝本,走出了一条旱作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

  (一)以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0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187万亩,造林保存面积146万亩,种草留床面积57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8.64%。建成各类淤地坝156座,形成较为完整的小流域坝系6条。建成各类小型拦蓄工程1.08万座、集雨水窖19.2万眼。基本形成多功能、多目标、多方位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的目标。

  (二)以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助推乡村的有效治理

  通过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水土资源利用体系建设,将低效劣质的侵蚀土地改造为高效优质的农、林、牧业用地。据测算,坡耕地修成梯田后,自然降水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小水库”,粮食增产30%—50%。

  (三)以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安定区在大规模推进水保生态建设为全区人民创造了永续利用的丰厚资源,同时也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富民搭建了平台。一是马铃薯产业转型增效发展。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的目标定位,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马铃薯产业让农民人均年收益达1700多元。二是畜草产业内生循环发展。依托退耕还林优质苜蓿和丰富的秸秆为草业资源,畜草产业让农民人均年收益2000元。三是劳务产业打造品牌发展。梯田建设有效地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产业实现了由劳力型向技能型、分散型向组织输转型的转变。近年来全区年创劳务收入15亿元以上。四是蔬菜产业安全绿色发展。安定区坚持种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管好“菜摊子”、安全“菜盘子”的经营方式,甘蓝、大白菜等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A级产品认证。蔬菜产业在内官营、香泉、团结、凤翔、鲁家沟等镇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安定经验的多视角诠释

  安定区的成功实践证明:保水土、保生态就是保发展,水土流失治理是黄河流域干旱贫困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一)定西精神是实现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的重要内生动力

  以“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为内核的“三苦”精神和以“人一之,我百之,人十之,我千之”为内核的争先精神构成了定西精神的强大内核。这是定西市安定区实现水土流失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根本改变、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的重要内生动力。

  (二)坚持不懈兴修梯田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基础性工程

  安定区截至目前,累计兴修梯田187万亩,农村人均3.2亩。据测算,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后,亩均增产粮食34公斤以上。梯田建设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为全区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全面推行农业实用技术是探索实现乡村振兴路径的重要外生动力

  安定区通过发展小型水利和集雨补灌,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旱作农业水平。通过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旱作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四、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建议

  定西市安定区在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还面临着诸多难题,譬如,水土流失治理依然量大面宽任重、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得农村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等等。

  “十四五”期间,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分布等情况,在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以高质量的水土保持工作,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系统的持续发展

  定西市安定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要强化监督管理,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一是持续推进梯田建设。建议国家将低标准、劣质梯田的改造作为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为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二是分类推进林草建设。建议继续将安定区纳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区域,提高治理投资标准,大力推进林草建设。

  三是积极推进淤地坝建设。建议国家适时启动淤地坝建设工程,加大沟道治理力度,保障淤地坝工程的安全运行。

  四是探索推进生态自我修复建设。建议国家在安定区立项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支撑。

  (二)以科技支撑发展旱作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推进乡村振兴

  安定区走出的旱作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之路,是立足自身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今后要为更多更好的旱作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搭建平台,助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一是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密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旱作农业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建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旱作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示范基地。

  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农业经营方式的集约化发展,使更多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强大牵引力,为农村生态压力的有效疏解提供有利条件。

  三是提高劳动力队伍素质。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知识文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