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州大地唱好“文化经”

时间:2017年12月04日 09:4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薛巍敏 通讯员 后斌杰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岷州博物馆大厅

洮砚精品

岷州博物馆馆藏展品

  

  本报记者 薛巍敏 通讯员 后斌杰

  岷县,古称岷州,史前为西羌之地,自公元前623年纳入大秦版图,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沧桑历程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勤劳淳朴的岷州儿女从洪荒走向文明,开疆拓土、生生不息,在岷山洮水间传承创造了优秀的文化艺术,奏响了跨越时代的历史文化强音。

  村子里的博物馆

  在岷县清水乡清水村国道306线旁,六层高的仿古建筑岷州博物馆格外显眼,“我们这里总面积超3200平方米,总投资金额6000万元人民币。”岷州博物馆馆长雷虎平告诉记者,为了打造原汁原味的岷县古建筑特色,光是木工活就动用了十多位老木匠,花了整整两年时间。

  博物馆主展区根据藏品内容不同,分为铜铸造展厅、洮砚展厅、史前文明与古陶瓷展厅,以及综合艺术展厅等四个大类。其中铜铸造厅和洮砚展厅最富岷县地方文化特色。

  “岷县清水乡清水村的铜铝翻砂铸造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据当地有名的铜铝铸造匠人何道海介绍,清水村铸造用模具由红胶土、细颗粒砂、木炭水三种原料做成,模具里层当地人叫瓤子,外层叫皮子,在瓤子上刮出所铸器物的厚度,在皮子上雕刻图案,图案雕好后用木炭水涮光,晾干后备用,待一炉的活全部做好后,在自家院子里挖一个大坑,将做好的模具合好后密封,填土夯实,留出浇铸口、通气孔等待浇铸。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模具的制作、原料的干湿以及图案的雕刻、器物浇铸厚度等等,全得凭自己的悟性和感觉。这种工艺的传承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何道海告诉记者,在清水村内现有铸炉180余座,参与这一行业的农户250余户,年产各式大小器具16000余件。这项技艺1982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10年被确认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洮砚展厅中陈列的160多方砚台,几乎浓缩了一部中国砚台的发展史,是目前陇中地区收藏砚台品类最为丰富齐全、涵盖历史最为久远的一家非国有博物馆。

  “开办这个博物馆,对内开展教育激励,对外宣传、推介岷县,在进一步扩大岷县影响力、打造新形象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雷虎平说。

  80后的文化情

  提起为什么要在清水村建设这个博物馆,就不得不说起这个博物馆的投资人刘正军。在岷县清水乡土生土长的刘正军,从小就对这里的古文化十分着迷。

  “我从小就对古玩文化很感兴趣,17岁从家乡出来到兰州,一头扎进了兰州的古文物聚集地‘城隍庙’,并开始接触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刘正军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个80后,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引起自己的共鸣。

  后来,刘正军又到北京报国寺文化艺术品交流市场学习,看到这里琳琅满目的古玩收藏,他再次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的博大精深,也下定决心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不同于别人的“亮点”,让家乡的传统文化特长洮砚发光发热。

  说做就做,2014年,刘正军回到家乡,毅然把祖上的老宅投资改建成了如今的岷州博物馆。“当时家里人也有意见,觉得把祖宅改成博物馆的做法欠妥,但我还是顶住了压力。”

  同样是80后的岷县人徐建治也对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情有独钟:“我不到二十岁就离开岷县到兰州打拼,机缘巧合涉足摄影行业,经过努力开设了自己的影楼,但总想着为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再做些事,把自己的见闻分享给家乡的百姓。”就这样,由他主导建设的文旅项目甘肃南部影视游乐园在岷县拔地而起。

  这个项目占地面积近80亩,总投资达1.63亿元,这座欧式风格的文化娱乐中心,包括婚纱影视休闲中心、接待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工艺品展销中心、室内水上游乐园和室外儿童游乐园,未来将极大丰富岷县周边旅游休闲服务业的发展。

  打造岷州文化名片

  2010年7月,岷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命名为中国洮砚之乡。在此之前的2008年6月,洮砚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洮砚加工技艺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

  除了洮砚,岷县的清水铜(铝)铸造技艺、灰陶、剪纸、皮影、木雕、竹编、黄酒、点心和当归等富有传统内涵的产品,进一步开发的价值难以估量。

  一个地方的名优产品要让世人广为知晓,必须满足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条件。长期以来岷县文化企业规模偏小、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如今,伴随着岷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和公路的贯通完善,这里的文化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未来规划中的甘肃南部影视游乐园、岷州民俗文化村、岷州生态旅游风情苑、岷州非遗文化产品销售会展中心等项目,将与岷县附近的旅游景点如宕昌官鹅沟、迭部扎尕那、卓尼大峪沟等遥相呼应,能够将周边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有效推动岷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以前岷县文化产业包含的行业门类多,但都是以中小散户为主经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难以带动产业持续向好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政策扶植、转型升级、整合行业资源,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岷县文广局副局长孟醒表示,未来岷县将面向市场,积极开发地域特色文化,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达到保护与生产的双赢。

编辑:关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