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新农人 绘就新蓝图

时间:2017年12月21日 10:5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耿洋洋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返乡新农人 绘就新蓝图

——西峰区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耿洋洋

  产业链上的乡土人才,盘活资源,在新农村“扎根开花”;返乡创业的“新”农民,成立合作社,开辟一方创业热土;一个个支部组织力量,带领村民建设美丽家乡……西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产业兴旺”上下功夫,强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凝聚乡村发展“新力量”,着力提升附加值、做强产业链,盘活了农村的农房、田地、劳动力等要素,提高了农民收入,也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乡土人才在新农村“扎根开花”

  近日,笔者走进西峰区登科养殖基地,膘肥体壮的肉牛齐刷刷地站在食槽前,伸长脖颈,望着前来饲养的马军。“一个月前,山西的客商买走了48头,收入了52万多元。”马军指着一头头肉牛高兴地说,一批出栏后,他又购进了一批良种牛,等到了春节,20多头牛便可以出栏。

  提起马军,后官寨村村民都不禁竖起大拇指。从一个跑遍庆阳牛场的牛贩子,到建成小型养殖场,成立“西峰区登科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马军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养牛致富路,辐射带动西峰区84户养牛大户共同致富。

  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拓宽增收渠道,这更加坚定了马军发展养牛业的决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对接销售市场,牵头成立养牛协会,实施牛产业扶贫,带动周边群众养牛致富,加快奔小康步伐。”这是他对未来的规划。

  西峰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在农村一线发掘乡土人才,在主导产业链上培养乡土人才,并通过向土地要人才、向人才要技术、向技术要发展,发掘出了一批具备创富本领的“土专家”、“田秀才”,组织种养大户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技术培训和实地参观学习,多途径实现乡土人才与农户“无缝对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把乡土人才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致富能手储备为村级后备干部,为绘就乡村振兴蓝图注入持久活力与动力。

  返乡新农人开辟一方创业热土

  寒冬时节,西峰区苹果已收获完毕,但彭原镇周寨村的黄庭军并没有闲下来,他正忙着在果园里指导果业大户修建果树,向农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定要把愈合剂涂好,否则,果树会因失水被冻伤导致腐烂。”黄庭军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给全村的果业大户吃了“定心丸”,可以让他们继续流转土地,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黄庭军是西峰区有名的果业大户,也是周寨村党支部书记。早年,他凭借精湛的种植技术,在外经营果业合作社,是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2009年,他被请回村加入了村两委班子,成立原曦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周边果农外出山西、陕西、洛川等地进行观摩学习,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周边群众走上了栽植果树的脱贫致富路。如今,周寨村已建成百亩以上矮化基地10处,成立果业合作社7家,果园面积已达到3700多亩,带动周边5个村组发展苹果产业。

  西峰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格局,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增多农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发展潜力,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回乡就业,减轻了农村人才短缺的发展压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支部新力量打造乡村新气象

  改造土坯房,修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健身设施,打造综合性小村镇街区……在1986年出生的农民大学生郑学敏的带领下,日渐萧条的什社乡新兴村又焕发出新活力。

  如今,走进新兴村,旧村庄、涝坝、27间土房子摇身变成了正在建设的96间门面房;2公里村组路终于修通,方便了22户村民出行;老人文化广场上散步跳舞,年轻人在运动场上龙争虎斗,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郑学敏对村上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全村有集体活动场所,有集镇,村民安居乐业,敬老爱幼,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他为未来新兴村勾勒的美好图景。他说,为了这个图景,他还要继续努力。

  西峰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培养农村人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将589名政治素质好、办事公道、廉洁奉公、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的优秀人员选配进村“两委”班子,评选表彰优秀大学生村官,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为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使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呈现出了年纪轻、学历高、能人多、素质好的特点,调动农民群众主动性和创新性,落实乡村振兴规划。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