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田畴绘新景

时间:2018年05月03日 09:5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通讯员张强中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绿满田畴绘新景

——靖远县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侧记

  本报通讯员张强中

  4月25日,一大早,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张彦军就开始忙碌了。“这不,市场上又预订了40箱。趁着新鲜,得抓紧时间装车!”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挑选着新鲜草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今年,靖远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依托好生态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乡村美了也是钱

  大庙沟里梨花俏。大庙村位于靖远县兴隆乡,狭长的梨花沟绵延10公里,依托梨树、黄河资源,带给游客“赏梨花、品果香、梦大庙、忆黄河风情、踏丝路之旅”的乡村旅游新体验。

  旅游业兴旺起来了,农家乐宾馆开起来了,农民也富裕起来了……大庙村以“旅游+特色产业”的模式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的好路子。2017年,已建有标准化农家乐20家,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以上,创收500万元以上。

  家住大庙村的武宗善正在自家的梨园里劳作,几年前他们夫妻俩还在外地务工。看到大庙香水梨产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武宗善夫妇回到家乡,发展起了自家的梨园,建起了储藏香水梨的冷库,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好。“我种的4亩果园,秋天的果子在树底下卖,能卖上两万元,建起一个冷库,存起来再到梨花节期间销售,还能收入5万元。”

  大庙村种植梨树由来已久,因盛产香水梨而闻名,“大庙香水梨”也被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村梨园面积达到4000亩,年产量达到3500吨,储藏加工量达到1000吨。

  枸杞种进大棚里

  靖远县被称为“枸杞之乡”,靖远枸杞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枸杞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都不高。怎样让靖远枸杞既叫座又叫好?靖远县经过探索,创新种起了反季节枸杞,实现了春季、冬季采摘枸杞。

  进入靖远县靖安乡现代化枸杞生产温棚,笔者看到棚内春意盎然,部分枸杞苗结出了鲜红果实。枸杞种植户王军正在查看枸杞长势,通过人工增光、延长光照时间、叶面喷施硫酸锌等措施,采用集成高效节水滴灌的高科技枸杞温棚,确保反季节枸杞在冬春时节也能茂盛生长。

  “反季节枸杞相比常规栽培虽然产量较低,但售价比常规枸杞高出许多。去年春节一斤卖到过1000元,仅这一棚枸杞就给我带来了4万元收入。”反季节枸杞种植户王军高兴地说。他曾是一名传统的枸杞种植户,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达人了。

  反季节枸杞的种植,不仅填补了该县冬春季枸杞鲜果生产和销售的空白,也满足了人们在冬春季对枸杞鲜果的需求,实现了一年四季无间断供应枸杞鲜果的目标。反季节枸杞种植不仅为靖远枸杞提质增效探索出了新路子,也实现了靖远枸杞“四季红”,靖远枸杞名片效应凸显。

  牵手合作社当“股东”

  刘川镇范窑村大片冷棚钢架矗立在田野中,十分惹眼。原来这是镇上规划建设的1000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已经有150户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靖远新农兴种养殖农民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发展设施蔬菜。

  农民当股东,股权化把农户黏在产业链上。以往农民只能得到土地流转租金。产业发展能否带富农民?靖远新农兴种养殖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张风平说,棚里是基地引进的大冠椒和灯笼椒两个品种,都通过订单销往外省,股东农户不愁销路。

  随意走进一座冷棚,棚内辣椒苗茁壮成长,农户正忙着浇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种了大半辈子地,没想到当上股东,还能领到分红。”村民李进拿着水管,一边给嫩绿的辣椒苗浇水一边说:“过去我们以种玉米为主,一年赚不到几个钱。跟着合作社种植辣椒收益高,大家伙都特别积极。”

  据张风平介绍,目前合作社已经吸纳150多户,其中有70多户是贫困户,大田作物没效益,发展设施农业,群众信心足。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