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灰陶今犹在 产业扶贫展新颜

时间:2018年05月30日 10:1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谢炜 文/图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视觉/影像

  

张家坪村灰陶非遗传承人李力强进行灰陶坯胎雕刻

磨具敷泥

灰陶产品展示

岷县传统工艺协会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灰陶产品及历史

  谢炜文/图

  灰陶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岷县的灰陶在制作技艺上沿袭了秦砖汉瓦的工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据《岷县志》记载,岷县张家坪村很早就开始发展灰陶业(旧称砖艺),鼎盛时期周边县区砖瓦都来自该村。张家坪村灰陶业历史悠久,2008年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张家坪村所生产的灰陶制品有瓦件、脊兽等,造型包括麒麟、狮子等多种形态。装饰则有弦纹、刻划的三角纹、连环纹、栉齿纹和动物纹,还有绳纹、拍印纹、模印、浮雕、涂色和彩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除了浆盆等生活用具之外,这些陶制品多用于传统民居建筑。因其工艺独特,造型古朴大方,备受广大群众欢迎。

  张家坪人李力强、王新牙很小就跟随父辈从事灰陶制作,为灰陶技艺非遗传承人。年逾六旬的王新牙老人从业40余年,一双巧手捏出的脊兽等产品活灵活现,其创作的仿马家窑彩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年富力强的李力强则通过个人摸索,对灰陶制作工艺进行了革新,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实现了从生活用品向艺术品的转变。

  据李力强介绍,灰陶主要原料为黄泥土或红泥土。首先要进行暴晒使其干透,然后初步筛选、清除杂质。之后将原料研磨成细粉,加水搅拌成泥后,将泥浆进行澄滤。淘洗后的泥料,通过在空气中腐熟来进行发酵以提高可塑性。再将泥料在不通风的温暖阴湿之处闷放一段时间后,使其自然均匀,然后再揉搓成泥,雕刻造型。其揉捏手法有:捏塑法、轮制法、磨具敷泥法。

  岷县灰陶技艺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民俗艺术价值,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而且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近年来,岷县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深入开展产业扶贫,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岷县清河源古城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走出了“龙头企业+协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子。2016年该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成岷县岷州博物馆,并将李力强等50位能人巧匠吸收成立了岷县传统工艺产业协会,抱团发展。该公司将灰陶、洮砚、铜铝铸造等民俗产业在博物馆进行专业布展,并投资800万元建设了文博产品产销中心,产品年产值达到千万元以上。在扶贫过程中,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带动贫困户94户、137人,人均年增收达4000元以上,开展灰陶、洮砚、铜铝等生产培训18次,培训人员231人,帮助贫困户掌握生产技艺,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有效激发内生动力,达到精神、物质双重脱贫。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