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灵台经验”

时间:2019年07月19日 11:1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贾治堂 吴正楠 俞树红 段睿珺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村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景洁 摄

    

“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按照平凉市确定的这一发展思路,灵台大力发展肉牛、果业、劳务三大主导产业,让群众致富奔小康干劲十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出了“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贫困户”的劳务产业新路子;移风易俗,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积分超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厚植文明乡风;梯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让贫困群众“搬走”贫困、“搬来”幸福,“改掉”旧貌、“改出”新颜,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灵台大地上徐徐展开。

    

灵台县苹果丰收场景。夏建平 摄 

    

三大产业促增收

盛夏时节,行进在灵台的山塬上,成片的果园枝繁叶茂,一颗颗致富金果挂满枝头;干净宽敞透亮的牛舍里,一头头平凉红牛悠闲地咀嚼着草料,不时发出浑厚的“哞哞”声……

这样惬意的田园牧歌生活在灵台乡间随处可见。

在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党支部书记姚军福就是全村田园牧歌生活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灵台县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北张村塬地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2%左右,长期以来,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和农作物产出为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如何发展才能改变全村人的生活面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姚军福把目光聚集在了村里的饲草和村民养牛耕地的传统上。“发展牛产业是个不错的致富门路。”有了这个想法后,姚军福率先在村上建起了牛场,成立了公司,流转土地种紫花苜蓿,养起了平凉红牛。

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公司养殖的红牛。

    

看到姚军福牛场产生效益后,村民们纷纷跟着养牛。全村牛的数量从2013年不到400头发展到了2019年的800多头。截至目前,姚军福的灵台县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公司已带动了全镇148户村民养牛,一些贫困户更是投牛入股,扩大了公司的发展规模,去年给村民一次性分红69.7万元。

姚军福和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公司只是灵台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灵台县坚持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杠杆,按照基础母牛每头补贴5000元、架子牛每头补贴3000元的标准支持村民发展牛产业,其中贫困村养牛达到1.1万头,截至2018年底,全县出栏肉牛6.9万头,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灵台县是黄土高原苹果最佳适生区和甘肃省18个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之一。虽然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经历了“三起三落”,但县上把苹果产业确定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掀起了苹果产业发展的新高潮。

作为果产业发展后起县,灵台县清楚地认识到,发展果产业,如果跟在别人后面走,只能永远步人后尘,转型升级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2013年以来,灵台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全省第一家引进建办具有世界果产业发展前沿技术的灵台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由点及面、由“盆景”向“风景”转变。全县矮化果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快速发展到7.78万亩。

“目前,平凉市矮化密植果园面积最大的、技术最新的在灵台,全县苹果产业发展成功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转变。”灵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亚军说,全县现有果园面积22.67万亩,累计定植矮化果园7.78万亩,矮化果园占到了全县果园总面积的34.3%。现有挂果园16.2万亩,预计今年出产果品18万吨。

如果说牛产业和果品产业主要解决了群众长期增收发展的问题,那么劳务产业则解决了群众眼下的增收。针对一些贫困人口能力素质不强、家务负担较重以及务工远不能去、近不能进的问题,灵台县探索出了“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贫困户”的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路子。

2018年9月28日,灵台县中台镇水泉村文化广场举行灵台县财政扶贫资金入股集中分红仪式。

     

“以前常年在家照看老人带娃娃,自从有了钰圣公司,村上成立了劳务中心,不用离家就能打工,去年一年收入1万多元。”在灵台县钰圣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工的王巧林说,通过就近就便务工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家庭地位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得益于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输转、灵活多样就业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2018年,灵台县就近就便输转贫困劳动力1.6万人,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有4534人靠劳务一业实现稳定脱贫,占同期脱贫人口的三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灵台实现农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5.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52.76元,增长9.5%。

    

灵台县什字镇赵家沟村扶贫车间内当地留守妇女制作手工布艺老虎。景洁 摄

     

从传统农户到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核心是农民。打造一支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才队伍是关键。

在灵台,围绕苹果产业招商引进的海升、皇甫生态、钰圣、甘肃齐翔等大型企业已投资建办高标准矮化苹果园5000多亩,成为灵台苹果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的到来,颠覆改变着灵台传统的苹果产业发展模式,助推村民从传统农户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

记者在灵台县独店镇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里看到,当地村民正忙着给矮化苹果幼苗打叉抹芽,说起种植新技术头头是道。“在基地干活的村民都是经过培训的,在务工的同时也学到了种植新技术。”灵台县独店镇镇长王小勇说,来基地务工的村民都是通过劳务公司介绍来的。

正在苗木繁育基地干活的60岁村民夏林福告诉记者,家里的10亩地全部流转种了果树,现在既有租金收入,在家门口又有务工收入,还学到了果树种植新技术。

有了海升、甘肃齐翔等龙头企业的带动,灵台果园四周栽植海棠,嫁接授粉品种等,解决了授粉不良问题,提高了果品品质。同时,秸秆覆盖、果园生草、拉枝锤拉枝等技术在灵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运用。

“通过培训,务工村民都能达到公司的作业要求。”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闫炳浩说,公司高峰期用工每天都在400人以上,务工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周边村民。

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能干什么培训什么、愿干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灵台县对接市场需求,整合培训资源、因需因材施教,把昔日无一技之长、劳动力素质不高的村民培训成了一个个技术能手。2018年以来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40期87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501人。2019年已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65期4993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36人。

2018年,灵台县增设村级护林员、草管员、保洁员、道路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1666人,鼓励用工单位根据运营实际和贫困群众体力能力,开发企业运营保安保洁、食堂帮厨、包装装运,苹果种植施肥松土、疏花疏果、分拣套袋等低门槛岗位,为群众就近就便务工提供多样化选择。

灵台县独店镇林王村南庄社有留守妇女30多个,通过劳务中心组织到龙头企业打工的就有20多个,在果园开展果树管理的妇女们成了什字塬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较于传统种养产业,农民在家门口职业化务工,不仅成本更小,而且见效更快,还助推了主导产业发展。“一大批精壮劳动力留在了农村,不仅发展壮大了劳务产业,也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推动了牛、果、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同时还有效缓解了农村土地弃耕、撂荒等问题,还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灵台县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主任闫志龙说。

    

灵台海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培育的矮化密植苹果园。

     

小超市里的大文明

“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在灵台这样的宣传标语和“光荣积分超市”给全县不断推进的文明乡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灵台县什字镇饮马咀村村部,一面白墙上张贴着饮马咀村光荣积分榜,村民的积分一目了然,积分榜对面就是“光荣积分超市”。与普通超市不同的是,“光荣积分超市”的商品都是用积分卡兑换的,诸如商品筷子8分、洗洁精7分、塑料水瓢5分、钢丝球8分……

“从去年8月起,我们在帮扶的饮马咀村探索推行了‘光荣积分管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工作,以劳动换取积分,以积分换商品,在全村形成脱贫靠自己、勤劳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饮马咀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灵台县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晖说。

记者了解到,村民获得“光荣积分卡”主要通过4个途径:一是基础分,对初次参与的农户,每户可获得10分的基础分;二是现场评比得分,主要是深入农户对县上开展的“七净一规范”活动现场评比,根据四个等次分别积5分、3分、2分和0分;三是临时奖励得分,对积极参加村务议事、义务劳动和镇村组织的各类活动的,每次奖励3至5分;四是综合评定得分,每季度末开展一次,主要对农户遵规守法、尊老孝亲、勤劳致富、崇尚新风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照好、中、差等次分别积10分、5分和0分。“自从开展评比以来,我们特别注意家庭卫生,即使再忙,也会把家里和房前屋后收拾干净。” 村民曹彩成说。

“村上每个月不定期开展评比,并进行上榜公布。”灵台县什字镇饮马咀村村主任曹栓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方面变得“讲究”起来。

小小“积分”兑出灵台县社会“大文明”。灵台县积分兑换涵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最美家庭”寻找、美丽庭院创建等重点工作。在原有卫生评比、文明家庭创建、参与村级事务等积分奖励的基础上,还创新增加农户捡拾废旧地膜、塑料制品、废纸箱等称斤兑换积分,小孩捡烟头、捡垃圾等文明行为给予奖励积分。

截至目前,灵台县已实现积分超市13个乡镇、城市社区全覆盖,全县15个“超市”已开展积分评比兑换30多场(次),积分超市已成灵台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新舞台,提升民风、家风、村风的新通道,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环境的新抓手,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载体。

在积分超市深受村民欢迎的同时,今年4月灵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了10支志愿服务队伍,招募志愿者3250人。志愿者们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五项活动。

“学习果园管理技术,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单就可以了,志愿服务队会送服务上门,培训内容还量身定做,在家门口享受精准服务。”灵台县上良镇合集村支书姚德轩说,根据村民要求已举办了多场培训活动。

新村好建,新风难树、新人更难育。针对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薄养厚葬、高价彩礼等问题,灵台县西屯镇白草坡村支书任银珠在村里率先提出房屋上梁只搭被面、放个炮,不能再大操大办;提出红事新办的“五提倡、五反对”、白事简办的“六建议、六倡导”,对红白事的程序、天数、烟酒标准,随礼标准都作了明确规定。现在,白草坡村上结婚彩礼从过去的18万元已经降到了10万元以下,去年7家结婚彩礼只要了3万元,有2户实现了零彩礼。“我姑娘出嫁时一分钱的彩礼也不要。”任银珠说。

在基层党支部和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灵台群众的观念改变了。现在,村里的老人们都想的是如何让子女过上好日子,年轻人都想的是如何让老人在生前吃好穿好,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过去的一些陈规陋习得到了彻底扭转。

    

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灵台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面脱贫的“升级版”和乡村振兴的“基础版”来打造。

现在,走进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村,映入眼帘的是硬化的道路,干净整洁的院落,集中统一的绿、蓝、红、黑四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现在,村民农机具和家里三堆有专门的堆放点,危旧房和违章建筑都拆了,成年堆放的垃圾清理了。“家里的垃圾每天都清理,还对垃圾进行分类。厕所也改了,没有异味了。”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村村民王巧云说,居住环境美了,致富劲头更足了。

灵台县今年确定县级和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54个。按照抓点示范、由点及面,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思路,梯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九大任务,打出了从治理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突出问题,到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绿化亮化等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到实施卫生改厕、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提升农村形象面貌,再到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完善公共设施、创建美丽乡村等提升农村生活品质的治理“组合拳”。

截至7月初,灵台县共建成卫生厕所4862座,新建垃圾填埋场4处、收集屋176座、集中堆放点850处,清运处置陈年垃圾8000多吨,累计建成美丽乡村25处、“万村整洁”示范村80个。

围绕打好整治攻坚战和持久战,仅今年,灵台县财政配套厕所革命补助资金就达123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难题。县上还全面实施定保洁人员、定保洁经费、定保洁范围、定保洁标准的“四定”机制,以贫困户为重点,每个行政村均建起一支4—12人的专职保洁队伍,并配备相应环卫设施和生活用品,方便清洁保洁工作扎实开展。

同时,为激励村民积极参与,灵台县采取抓两头、带中间方式,以村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环境卫生评比,设立光荣榜和曝光台,表彰先进典型,曝光突出问题,以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落实。

     

抓住乡村振兴的关键

□ 贾治堂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说到底乡村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留得住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一级是主战场,作为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如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创造留住人、吸引人才、提升人才的环境实为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像灵台这样的贫困县而言,乡村振兴的最大难点在于缺少富民产业,同时现有产业链条短,没有规模化优势,没有好品牌,即使是好产品也卖不上好价钱。其次,农村紧缺各类服务人才,两个带头人缺,“一是村级班子带头人,二是致富带头人”。

记者在灵台采访时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产业兴、人气旺、生态好、环境美”;听到最多的是“只要把农村搞美了,把产业搞活了,自然会吸引一批下乡创业者来到农村、返乡创业者回到农村,进而带来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理念、资金和人才”。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这就意味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畜禽养殖业、土壤污染防治、农村户用厕所等方面的问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振兴中,灵台县涌现出很多不一般的农民,有专业修剪果树队伍,有承包套果袋的“土专家”,还有新型职业农民办的家庭农场。这些人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同,他们以农业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摒弃了传统的务农模式,转而将务农作为一种职业,通过专业技能与先进的经营模式达到利润的扩大化。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灵台的经验就是牢牢抓住了战略重要机遇期,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了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这对实现乡村振兴大有裨益。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