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希望的田野

时间:2020年04月14日 18:1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朱婷婷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崆峒区春季农业生产侧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朱婷婷

  在田间地头垄行上,农人顺应自然之道,播下每粒种子,准备讲述一个与收获有关的故事。暖阳下,农机隆隆,蔬果丰硕,正值如火如荼的春耕农忙季节,熟悉的烟火气已在慢慢恢复。

  

种养结合过舒坦日子

  

  马德亮带着疲惫的身体将他的覆膜机开进大哥家的院落暂息,连续忙碌了20多天的他已给村上老乡铺了300余亩的地膜。为了不误农时,老马开足马力给大家铺地膜,放眼望去,塬上一片银光素带,地膜里的露珠欢腾雀跃,潮湿的泥土开始涌动令人欣喜的生命力,种子亟待破土……

  

马德亮在覆膜机上休息

  

  闫湾村的田间地头上,兰永生一家三口正在用手动推播机在地膜上播种。兰永生告诉记者,趁着墒好,全家已把20亩玉米籽种到了地膜里,养了12头牛,种玉米全部用来养牛,对比去年玉米市场价格收入一般,但是用来饲养牛年收入足够维持家里开销。就自身而言,自由也不受限制,同时可以兼顾家里,心里觉得舒坦。

  

兰永生一家三口正在用手动推播机在地膜上播种

  

  “种植+养殖”结合的模式已成为崆峒区寨河乡农民普遍的增收致富模式,种全膜玉米为养殖肉牛提供了充足的饲料,牲畜粪便变成有机肥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崆峒农民走出了一条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蔬果大棚里找致富门路

  

  4月13日,记者走进崆峒区柳湖镇新李村任伟务的蔬菜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袭来,映入眼帘的是繁茂的西红柿和顶着小黄花的长直黄瓜。虽还没有成熟却已趋于丰硕,一个个让人垂涎三尺。任伟采用绿色种植,没有对蔬菜喷洒农药,吃起来口里的甘甜味余味无穷。

  已上了年纪的任伟正在大棚里给黄瓜树骨疏花,汗珠在脸上的褶子里滚动,却难掩喜悦。任伟告诉记者,他家是2014年的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二人务了5个蔬菜大棚,疏花、拔草、采摘、出售,是他们老两口的日常工作。老伴最近每天上午去市里菜市场以3.5元价格零售或者批发黄瓜,日售300斤左右,日收益可达500余元。任伟补充道:“一亩园,十亩田。”务大棚比种粮食好,上年纪了外出打工也干不动了,在家里务菜棚,老两口年收入能过5万元,除了家里开销还能存点,还可以每天看到孙子,日子过得很满足,家里已实现了精准脱贫。”

  

任伟在给黄瓜树骨疏花

  

  据平凉市崆峒区蔬菜站站长王旭东介绍,新李村有130户农户,其中有75户人种植蔬果大棚,农户实现了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的愿望。种植蔬果大棚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已成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