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福:用点滴爱心助山区孩子圆梦

时间:2020年11月20日 16:2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刘华东 通讯员 李文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智库/大学习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华东 通讯员 李文

  在庆阳公路局环县公路段有这样一名工人,他自己收入不高,却每年都要花费几千元进行爱心助学;为了爱心助学,他在下班后还经常到工地上打短工。他就是杨彦福。

  出生于1974年杨彦福是环县环城镇赵小掌村人。多年来,他坚持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山区学生,助力山区孩子圆梦。

  2016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彦福路过自己上小学时的母校,看到教室成为新的砖瓦房,早晨和中午有免费的营养餐,学校的体育器材也种类多样……一切都和30多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面对学生,他自己怔住了。还有个别同学鞋子、衣服比较破旧……在和老师交谈中了解到,现在农村里家境好一点的,孩子都进城上学了,留在乡下的,不是单亲家庭,就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缺少“关爱”。

  在离开学校后,他思绪万千。“虽然自己每月仅有三四千元工资,孩子还都在上学,可还能够过得去,自己少吸一点烟,家庭支出再挤一点,一年挤出一个月工资还是可以的,用这点钱给孩子们买一点东西,哪怕是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个小书包,对孩子来说,都是给予了莫大的爱。”

  杨彦福思考了两天,就下定决心,付出了行动。18名孩子,每人一个新书包、一沓笔记本、一盒笔,还给学校买了一个保温桶,供孩子们日常喝热水。

  这一次,花费尽管只有一千多元,可他迈出了爱心助学的第一步。杨彦福说:“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就不可能轻易止步。”

  一到暑假,他想着家乡的孩子们一定缺少防暑降温用品,他一次又一次给孩子们送去了白糖、雨伞等用品。

  2017年,他和演武乡黄家山小学的一位老师在一次偶然交谈中,得知这里的孩子和自己母校的孩子差不多,他毫不犹豫地带上书包、雨伞和学习用品等爱心物资,来到黄家山小学,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去外地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尽管可以每天和爸爸妈妈视频聊天,但是和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孩子相比,那份父爱母爱是打了折扣的。“当孩子们接过书包和学习用品时,那份眼睛里流露出的喜悦,和自己想象的那份父爱母爱相比,有差距。”杨彦福说。“如果点滴的爱心捐赠能弥补一点留守儿童缺失的爱,那自己再辛苦一点,再多挤一点资金,给孩子们多一点爱心,也算是自己对社会做的一点贡献吧。”

  每天他下班后,总是想着去找一份零工。“孩子都大了,不需要自己照顾了,自己饭后闲着也是闲着,能找一份零工,多赚一点就能为孩子们多挤一点资金。”杨彦福说。

  从2017年开始,他每天下班后在装修工地搬过砖,背过水泥,修剪过绿化带……“自己是农民出身,苦和累都受过,加之自己是工人,在单位上班,也总干一些出力的活。”杨彦福说:“干这点活,吃这点苦,累点,也没啥!”

  近几年,杨彦福他从自己工资和打零工收入中,每年都挤出五六千元,为赵小掌小学和黄家山小学的20多名学生定做校服,购买运动鞋。“在县城,孩子们的校服就是一道风景线,在乡下,虽然孩子少,穿起了校服,就显得倍儿精神。”杨彦福把校服捐赠给孩子们后,他每次回老家,都要远远地看一会儿学校,看一会儿学生。“有了校服,孩子们课间活动更亮眼了,放学后,乡间的小路上也多了一道亮眼无比的风景,哪怕是三两个学生的路队。”杨彦福说。

  小善虽小,能为一定为。看着家乡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学府的时候,杨彦福心里有了一种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点微薄的爱心,传播到更多的孩子心中,激发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学会励志感恩,将来走向社会,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杨彦福说,“爱心助学,帮助他人,从不图有什么回报,只是希望每一个受助的孩子将来学业有成,走上社会后,将他的爱心接力棒更好地传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阳光与温暖!”

  说起今后的打算,杨彦福坚定地说,“我会尽自己所能,继续为留守儿童献出一份爱心;如果能将这样的爱心人士聚集到一起,逐步组建起一支爱心队伍,用更多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孩子们,用更多的爱去浇灌祖国的花朵,是自己最向往的事。”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