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红色旅游实力“圈粉”

时间:2021年06月16日 10:0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祁玉洁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行进式采访报道】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会宁成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向往的“红色圣地”,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在这里参加党史学习教育。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景区位于会宁县城中心地带。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为了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出了‘十个一’活动套餐服务,为省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非公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团队提供现场学习阵地服务。”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宣教科科长陈建欣说。

  据了解,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推出的“十个一”套餐服务活动分别为:一场仪式、一次参观、一场廉政教育、一堂红色党课、一场红色故事会、一次“重走长征路”体验活动、一次追寻先烈足迹活动、一张留影、一个主题展览、一次感悟总结。这“十个一”套餐服务采用现场教学、激情教学和体验教学“三种教学”模式,通过在会师塔下开展主题教育现场教学,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红军长征胜利廉政教育基地,上红色党课、微党课,唱红歌,赴红军烈士陵园现场教学,在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用万分之一时间走万分之一长征路”体验等活动,缅怀红军英烈,重温长征历史、会师历史。

  唱红色歌曲,听红军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让来自兰州的游客王元超在游览的同时,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会宁不愧是长征史上不朽的丰碑!”参观结束后王元超由衷地赞叹道。

  据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女子讲解队队长杨婷介绍,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首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之一、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自2008年实施免费开放以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共计接待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其中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的外宾10000人次,30000多个团队的党员、干部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今,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已成为重温长征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长征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会宁县把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和旅游文化城市,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为核心区的会宁红色旅游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其管理范围已经由核心区域扩散,形成上至桃花山,下至祖厉河,中有会师旧址、纪念馆,南有长征胜利景园、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北有汉唐街、钟鼓楼、状元历史文化园的大景区旅游格局。

  同时,会宁县坚持以节会为媒、以圣地传情,先后成功举办了红军会师五十、六十、六十五、七十、八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六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中央电视台“心连心”两次来会宁慰问演出,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中国文联等国家级文艺演出5场次,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主办了“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成功宣传推介了会宁,提高了会宁红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会宁县把红色革命特色与地方传统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红色主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绿色产业资源和金色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旅游+”模式,培育旅游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红色旅游的发展为促进会宁乡村旅游、教育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慕名会宁教育、研学、休闲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实现了以“红色旅游”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

  “多年来,会宁县全力发展红色旅游,从一座会师塔到占地面积4.26万平方米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从单纯的红色参观发展到全域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已经在会宁蔚然成风,带动诸多产业共同发展。”陈建欣自豪地说。 

编辑:刘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