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花 夏有荫 秋有果 冬有绿

时间:2021年08月03日 11:2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白杨 通讯员 焦杨红 田野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康县阳坝镇乡村振兴见闻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焦杨红 田野

  走进康县阳坝镇蒋家坝村,整洁有序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有着121户438人的偏远小山村,是2018年建成的美丽乡村。

  “做梦都想不到,我们村能变化得这么好!”今年81岁的杨开升老人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激动地诉说着蒋家坝村的历史变迁。

  杨开升老人有4个子女,家家都是“小洋楼”,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室内布置都很现代化,而且卫生间、洗澡间是单独修建的。随着美丽乡村持续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将从根本上解决乡亲们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

  正在采访时,60岁的老乡黄大秀高兴地来找该村党支部书记申明才。她说:“太麻烦您了,你们干部还专门把面粉给我送到了家门口。”据黄大秀说,村上住的这些年轻干部(驻村帮扶队)对她们都挺好,经常帮他们交电话费、电费,还从城里帮他们购买一些日常用品。

  申明才告诉记者,在康县乡村振兴局帮扶蒋家坝村的近几年里,为村里硬化了9.3公里的通社路,还给齐定海、黄大学等6户贫困群众硬化了入户路。平时驻村干部还经常和村“两委”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防疫第一线,抗洪救灾、拆违治乱、环境整治等现场,到处都有驻村帮扶队的身影。

  “近几年,我们主要帮助乡亲们把土鸡蛋、土蜂蜜等地道‘山珍’推向外界,增加他们的收入。”康县乡村振兴局干部、驻蒋家坝村帮扶队员杨琪说。

  对于该村的下一步发展,康县乡村振兴局准备从一些遗留问题入手,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谋划多元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壮大。

  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是改变了个人生活条件,还推动了观念更新、精神提振。阳坝镇各村禀赋不同,镇村两级通过集思广益和不断创新,因地制宜,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乡村振兴,产业要旺。在该镇珍爱茶山,满目青翠、瓜果飘香,村里依托好风景,准备打造生态有机茶园长廊、农耕体验园等,在充分满足游客吃住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规模,充实游客体验内容,留住“乡愁”,留下游客。

  “我们村已是‘中国最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依托茶山做‘茶’字文章,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庄的整体品味,打造村美人富的‘小康村’‘振兴村’。”阳坝镇珍爱茶山村党支部书记沈邦军说。

  面对热火朝天的蓬勃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关键。“今年,要持续打通产业路和断头路,着力把龙潭、五颗石两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给阳坝大景区扩容;填补茶叶育苗、天麻育种两个‘空白点’,保障康南5乡镇的需求,减少乡亲们的资金投入;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提升乡亲们的生活品质,保护好绿水青山。”康县阳坝镇镇长王贵强说。

  康县岸门口镇严家坝村位于中节河流域(银杏谷),是岸门口镇修建的第一个美丽乡村,是中国最美村镇,也是正在提档升级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是2013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的,也是岸门口镇建成的第一个美丽乡村。

  2016年5月3日中午,李贵平家的院子里一阵嘈杂。曾经在严家坝村插队的知青们回来了,看见村里的巨大变化,他们激动地流泪高呼:“严家坝,我来了!我们回来了!”

  据李贵平讲述,从2016年开始,知青们每年都要来严家坝小住,把曾经帮过他们的“亲人”汇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回忆过去的温情时刻,赞叹今天的幸福生活,展望祝福灿烂明天。

  今年,严家坝村根据群众需求,按照县镇村三级遵循“面上改造、线上提升、点上精雕”的思路,以美丽乡村提升改造为抓手,新修排水渠260米、安全护栏112米、护坎1100立方米,新修李家沟便民桥1座,硬化广场453平方米、巷道庭院1200平方米,改造房屋15座、改造银杏广场水景,提升千年银杏文化广场气质韵味,促进美丽乡村提质扩容。

  严家坝村自然条件优势突出、底色很好,在村庄布局上依山就势、与水为邻、错落有致。

  说起严家坝村的后续发展,岸门口镇副镇长冯善龙说:“今年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我们将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挪石、不毁草,保留传统村落形态,形成人绕水行、水绕人走的美丽景色,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站在新起点上的严家坝村,正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把“美丽”延伸、拓展,让“美丽”释放美丽经济,构建乡亲们的美丽生活。

  让脱贫基础更稳固,离不开产业高质量发展。位于康县岸门口镇严家坝村的康垚菌业,主要生产销售吊袋黑木耳,今年第一季木耳(春耳子)产量6万多斤,毛收入大概220多万元。

  “我们是去年建的厂房,流转土地30亩,每年给相关农户支付18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并常年用工(当地半劳力)20多人,季节性用工量都在100人以上,力助当地农户增收。”康垚菌业生产部负责人席鹏说。

  位于修水河畔的康县大堡镇漆树沟村,也是今年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该村时,大堡镇党委副书记侯健春正在和乡亲们一起整治环境卫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像极了盛夏的骄阳,热烈而充满朝气。

  该村是2017年建成的美丽乡村,2018年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是远近闻名的产业大村。“我们村是从2016年开始发展产业的,刚开始就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积极发展土蜂、太平鸡养殖业。脱贫以后,我们改变了发展模式,以‘党建+’为主,扩展太平鸡产业链,由单纯的放养、销售发展成了集孵化、脱温、放养、屠宰、真空冷链为一体的综合产业。”漆树沟村党支部书记朱银喜说,“去年我们的太平鸡、鸡蛋、土蜂蜜大概收入了146万元,给村集体分红2.8万元。”

  据了解,甘肃省科技厅和康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对该村的支持很大,产业路修建、孵化设备购置、冷库建设、食品检验都是这几个单位大力帮扶的。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该村还准备扩建散养基地,打造康北孵化基地;今年至少还要再建3个标准化中蜂养殖场,带动更多的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甘肃省科技厅驻康县大堡镇何家沟村第一书记冯维平告诉记者,康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很有特色,但由于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还存在短板。他想和镇上、村上一起努力,利用有利时间,对乡亲们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打造像“天水白娃”“礼贤嫂”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劳务团队,提高就业机会的同时大幅度增加收入。在产业发展上,结合村情实际,走集约化的道路,创建自己的名牌。

  “在我们镇,乡村振兴就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强农富农,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侯健春说。

  “今后,我们将乡村发展重点尽快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迅速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康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江涛说。

  他说,将来的康县乡村,将是一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皆美的山水康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编辑:刘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