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征程 探索新路子——临洮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观察

时间:2021年09月15日 09:37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市县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文图

  距兰州市区80公里的临洮县,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兰白经济区内重要节点。

  今年以来,临洮县抢抓国家设置5年过渡期的重大机遇,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让当地群众钱包鼓、底气足。

  村里大棚收获美

  秋季的洮河之滨,阳光明媚。进入临洮县洮阳镇边家湾村,崭新的蔬菜大棚一座连着一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其中的一座大棚里,当地村民边小燕正在悉心照料着种植的青菜。

  “今年我承包了28个大棚,接茬轮换种植莴笋、青椒、马铃薯,一天都闲不下来。” 边小燕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在收成时,还要一天200块钱雇上五六个村民才能忙过来。过去边小燕在兰州、临洮等地打工十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想回到老家。去年,村上决定把零散闲置的土地整合起来,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建起现代化钢架大棚。在外闯荡多年的边小燕敏锐地察觉到,回家的契机来了。

  边家湾村包抓干部李东介绍,村上打破原有的狭小地块限制,村党支部集中托管并平整农户闲散地块220亩,严格按照“六个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双层钢架大棚220座,采取农户认领方式种植各类有机蔬菜,打造全县土地托管集中种植示范基地。

  “现在一年下来扣除杂七杂八的费用,只要干得好,七八万元的利润不成问题,这比起在外务工的收入稳定多了。”已经年过50岁的边小燕相信,返乡种菜是他做的最明智的选择。

  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带动全村85户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好理念带动好产业

  “快来尝尝我们试种植的西红柿新品种,看看甜不甜!”在临洮县新添镇超大智慧农场里,来自福建漳州的农场管理者何灿德对自己培育的产品信心满满。

  作为东西协作的示范性项目,2019年5月,福州市仓山区“牵线搭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超大集团落户临洮县,在新添镇一次性流转高标准农田800亩,建设超大集团临洮新添智慧农场。

  来到这里后,从事农产品种植销售多年的何灿德,首先感受到了临洮蔬菜的高品质,但同时又遗憾这里的蔬菜产业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品牌,“这里的老百姓种植蔬菜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种出来的菜质量也没的说,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建立品牌意识,很难卖出好价格。”

  何灿德认为,当务之急是老百姓转变思想,要从“种菜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不再搭兰州高原夏菜的顺风车,而是树立起“临洮高原夏菜”的品牌。

  为了打响自己的品牌,建设者们以大农场化、定制化、机械化、数字化的超大模式,将超大集团30载深耕农业的经验和“走绿色道路,创生态文明”的经营理念贯穿智慧农场建设始终。

  “我们引进世界最先进的以色列水肥一体智能设备,通过计算机系统以及延伸到农场每个角落的‘毛细血管’,实现监测、分析、控制等多项功能智能化管理。”说着,何灿德将一小撮大棚里的土壤放到嘴边“尝”了一口,并向记者解释,自己对“吃土”经验十足,这里经过精心呵护的土壤已经和全国各地最优质的土壤相差无几,种出来的蔬菜也是超一流水平。

  农民的出路和产品的销路是蔬菜种植中的两条腿。超大智慧农场通过物联网,对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实时录入,对蔬菜质量追溯管理、生产成本实时管控,全面保证菜品质量。

  何灿德介绍,依托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全球吃系统”销售网络和农产品供应链集群优势,农场采取定制模式将产出蔬菜纳入365天周年化供应链,并利用南方盛夏蔬菜市场空窗和临洮高原优势,从终端需求出发,定制生产夏季高原蔬菜,让农民不必担心种了菜没地方卖。

  自建成以来,新添镇超大智慧农场已累计带动临洮县116户贫困户,年增收达15.58万元。

  创建乡村富裕新格局

  “我们的理念就是逐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种植、产业、务工形成发展的聚合力。”临洮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龙小林表示,目前临洮县千方百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临洮县共确定乡村振兴省级示范乡镇1个、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5个、县级示范村3个、县级试点村15个,统筹安排建设资金5346.2万元,谋划的主导产业培育、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10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同时,临洮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月访视”和网格化管理责任,定期全覆盖走访排查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现状及致贫返贫风险。

  龙小林也坦言,虽然临洮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群众稳定增收难度大、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等问题及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劳务输转、开发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以工代赈、发展产业、销售帮扶等多种措施,稳定增加群众收入。”龙小林相信,借助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临洮的面貌将再一次换新颜。

编辑:沈博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