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暖心课”

时间:2018年01月23日 11:2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丁陆军通讯员曹应森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陇原经济

寒冬里的“暖心课”

  本报记者丁陆军通讯员曹应森

  一场大雪覆盖了陇原,陇中大地雪海茫茫。1月19日,尽管户外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可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石家岔村热闹非凡:一堂农技“暖心课”正在进行,滋润着社员的心田。

  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桑得福正在以“是否覆膜、覆膜时间、覆膜技术规程、品种选育、轮作倒茬、播种时间”等为内容,通过对比算账和案例解读的方法进行讲授,让听课的社员心头豁然开朗。

  在巉口镇石家岔,定西三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从2013年起以150元/亩的价格流转当地2个社30多户农户270亩土地,流转期限为10年。2017年又流转了邻近的白碌乡2000亩土地。此举解放了当地青壮年劳动力,成功破解了土地撂荒问题。听了区经管局负责人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改革的讲座后,合作社负责人张寿心里更有底了。他说:“国家土地政策给我们上了‘双保险’,农民承包有底了,我们经营土地也踏实了。今后要采取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的办法,管理经营好土地,服务好农民。”他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好合作社社员种好马铃薯和玉米,发展好种养业。同时要拓展好村级供销服务社的业务范围,更好地服务合作社社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农民使用质优价廉物美的日用品,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社员的农特产品,让农产品乘上电商“快车”销售到大中城市,卖上高价钱。

  定西金九月供销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何洋的宣讲把“暖心课”推向了高潮,让与会的群众耳目一新,接地气地解答了老百姓的疑虑困惑,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和喝彩。

  “土地长期不科学地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导致减产怎么办?收获了粮食,遗弃的农作物秸秆那么多,焚烧的话,污染了环境;乱堆乱放的话,又破坏了环境,如何变‘废’为‘宝’,变‘废’为‘肥’?”何洋介绍测土配方肥的好处,宣讲新供销新业务经营,讲述金九月供销专业合作社引进“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与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碳化生产秸秆生物质缓释炭基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

  “农作物秸秆可依托村级供销服务社进行集中收集,农民可以自愿地采取以秸秆置换现金或测土配方肥和生物质缓释炭基肥等办法进行,优惠让利合作社社员,给社员丰产增收保驾护航,为建设生态美丽家园做贡献。”何洋的为民情怀,真情流露,感动了在场的人,表达着供销人“为农、务农、姓农”的共同心声。

  石家岔村赵家坪社的马铃薯种植大户赵相文当天听得很仔细,很认真,时不时地做记录,听到动情处,就拍掌叫好。他告诉记者,今天听了技术员的宣讲,让他明朗了,清楚了很多。要一改近10年来不覆膜种植马铃薯的方法,采取用良种用良法覆黑膜种植的办法,按照专家提供的技术继续种植好20多亩马铃薯、10亩玉米,搞好10只基础母羊的繁育工作,让儿子赵琰在苏北水电站安心打工,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