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好家园

时间:2018年05月15日 10:0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涂文奎通讯员李兆奎何强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好家园

——合水县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涂文奎通讯员李兆奎何强

  合水生态资源禀赋好,子午岭横贯南北,森林覆盖率高达67.97%,马莲河、葫芦河、固城河等5条河流奔流不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合水最美的底色、最好的名片,该县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资源和最大优势,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作为建设美好家园的最大政治工程、最大发展工程、最大民生工程来抓,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最关键的问题突破,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抓起,初步形成了“陈年垃圾清理到位,新产垃圾管理有序”的垃圾治理工作新局面,实现了合水县视线内无垃圾的喜人环境。

  紧盯目标,全面发动安排部署

  合水县紧盯“垃圾不落地、合水更美丽”这一目标,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推行网格化管理,逐级分解整治任务,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该县设立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办公室,成立了乡镇工作站,组建了村组保洁队,做到了阵地全覆盖。积极应用互联网+,聚合公安、交通、环保、安监、电信等现有视频监控、数据信息,探索建成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监管平台系统,实现了对各乡镇、城区全域无垃圾的实时监控、动态管理。

  “本系统分为区域概况、顶层设计、谋划部署、组织保障、人员管理、硬件建设、卫星反馈、成效展示等八个模块。”合水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信息管理系统负责人吕元博介绍,对卫生保洁队伍全方位监管,依托省高分中心系统,对省建设厅卫星遥感技术排查出的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数据,实现了远程监控,为全域无垃圾工作搭建了信息共享、业务指导、学习交流的平台,确保了合水县全域无垃圾管理工作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同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县级领导包抓责任、乡镇主体责任、部门联动责任、村组主抓责任、村民管护责任的五级责任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大班子合力抓、乡镇部门重点抓、全民动员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围绕重点,城乡联动集中整治

  合水县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农村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城区治理,采取“县乡联动、属地负责、全程督办”的方式,重点对道路沿线、庄前屋后、河道沟渠、田间地头的陈年垃圾等难点问题集中整治,建成县级标准化垃圾填埋场1处、乡级垃圾填埋场9处、村级垃圾收集场69处、乡镇污水收集池4处;争取省市帮扶单位捐赠电动垃圾清运车辆300辆,县财政统一购置198辆,为全县498个自然村全部配备了三轮电动垃圾清运车;推行“四改”工程,引导农户建柴草屋,改鸡舍、牛棚、猪圈,美化庭院菜畦、围栏。同时,设立举报监督电话,公开受理群众反映的大气、噪音、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全面落实“河长制”,确定县、乡、村三级河长152名监管全县大小河流50条858公里,清理河道垃圾、废弃物223公里1456吨,封堵沿河排污口18个,取缔采砂场(点)10处,回收废旧地膜627吨,升级改造养殖场125个。

  坚持棚户区改造与“六乱”治理融合推进,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市场管理、市政设施和交通秩序等热点问题。利用棚改征迁片区,规划建设临时市场3处、临时停车场3处,设置执法岗亭4处,拆迁空地建立文化墙1500米,建筑工地铺设防尘网46处,清理土堆和料场21处。为各小区增设了垃圾箱300多个,累计引导入市经营摊点1340个(户),规范夜市摊点69处,建筑工地设立标准围墙、门头,悬挂“五图一牌”企业管理宣传栏。棚改区、农贸市场、商场集市的垃圾清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六禁”责任制,责任到人,日产日清。县城实行全天候、不间断清理和保洁,主次干道定期洒水,城区环境得到改善。

  健全机制,治管结合长效治理

  该县大力推行联乡县级干部带头包抓机制,联乡领导每周深入包抓乡镇现场督查一次。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结合开展党性锤炼日活动,每周五、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对责任区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整治。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公益广告等载体,电视台设立曝光台、致群众一封信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的目的意义、措施办法、进展成效。通过各种鲜活生动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全域无垃圾行动进行深层次宣传。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发动,激发了群众改善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人人注重卫生习惯、天天注重环境清洁的良好生活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县上对全域无垃圾工作实行“每周一督查、半月一督办、每月一调度、半年一观摩、每年一总结”的“五个一”督查考核机制,以强有力的督查督办倒逼治理任务落实。近日,记者在乐蟠东路看到,机关干部正在宣传环卫知识,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自觉遵守“门前三包”。正在打扫房前屋后卫生的个体户老板齐彦明告诉记者:“在政府引导下,许多群众自发加入到爱护环境卫生的队伍中,认真清除垃圾。”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