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打造县域旅游升级版

时间:2018年10月31日 08:5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王云祥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两当:打造县域旅游升级版

  本报记者  王云祥

  十月的两当,处处红叶似火。

  这个人口不足5万的县城,境内植被覆盖率为83%,森林覆盖率为74%,负氧离子平均达8900个∕立方米,这些指标均居全省第一。近年来,两当县立足优越的自然资源,将保护生态资源、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和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提出了“旅游+”战略思路,走上了生态旅游绿色发展之路。一座崭新的“中国深呼吸小城”跃然而起,成为县域旅游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样本。

  低碳园林县城

  闲暇时间,孙彦芳喜欢来到广香河畔的滨河路散步。每天早晨或晚饭后,成群结队的行人在这条景观道上穿行。

  “我记得很清楚,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河滩地,河滩上杂草丛生,河岸两旁有很多水磨和大柳树。”今年74岁的孙彦芳是两当一中退休的语文教师,他指着两当县城滨河路说,几十年前这里还很荒芜,现在变成了县城的一道壮丽景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1978年到1985年间,两当旅游业发展处于孕育期,当时人们的工资不高,旅游业开发较为薄弱。“那个年代我每月工资40元,主要用来维持家庭生活和孩子上学,外出旅游几乎是不能实现的愿望。”在孙彦芳的记忆里,尽管两当县境内有两当兵变遗址、明清时期的古道县遗址、云屏三峡、张果老洞等著名景点,但那个年代很少有人重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两当旅游业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两当县旅游局局长高山说,这几年县上集中力量发展城乡环境,县城环境优美,乡村公路干净整洁,来两当的游客很多。

  高山说,湖岸两旁的人行道上有油松、樱花、海棠、白玉兰等多种林木,每年五月,城区内樱花烂漫,满山遍野山花盛开,场面极为壮观。

  在这个全县人口不到5万人的县城,如今却有着“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名县”、“全国天然林保护先进县”、“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候鸟旅居县”等众多荣誉称号, 2017年被列为甘肃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

  该县采用乔灌花草结合、落叶常绿树种并重等绿化美化方式,对县城道路、公共板块和单位庭院、住宅小区均按38%的绿化指标统一规划设计,新建县城绿化板块150个41万平方米,使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8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8.67%,绿地率33.6%,人均绿地面积为12.4平方米。

  据高山介绍,两当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1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目前已完成国家评估验收。杨店乡、张家乡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中国绿色名乡、全国生态文明先进乡,杨店乡豆坪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实现了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

  “旅游+”战略

  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四面环山,风景怡人。全村151户526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217人。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农耕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乔河村被列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示范村。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乔河村融入旅游、休闲、体验等元素,形成了玫瑰采摘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垂钓、露营等旅游项目,并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购农家物、享农家乐”的农耕文化融为一体,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要求,对村庄进行改造和提升,使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形成了“村即是景、景即是村”的特色样板村庄。

  事实上,乔河村的旅游开发的兴起只是全县旅游产业开发的一个缩影。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两当县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相结合,鼓励农民将闲置房屋、土地进行盘活利用,帮助农民建农家乐、农家客栈等乡村实体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的路子。

  据记者调查,目前两当县的烤烟、狼牙蜜、核桃、食用菌、育苗、中药材、生态土鸡等富民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这些特色农产品货真价实,一些村庄建立了“线上购物、线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电商中心,农产品销量稳步上升,农民增收很明显。今年1—7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1.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327亿元。

  打造旅游升级版

  “我们和天水、宝鸡等旅游单位联合,建立起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让旅客来两当之后,知道周边还有哪些著名景点。”高山说,旅游业发展一方面要区域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两当依托境内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双指标位居全省第一的优势,全县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天然禀赋。近年来,县上对乡村生态环境、古建筑、古民居等特色资源进行了保护,结合乡村环境整治,实现了全域旅游无垃圾。

  为了推进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两当县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住宅财产使用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建立旅游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灵活运用担保方式,在担保费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

  “我们对景区商品实行合理定价、明码标价,严厉查处超范围经营、不合理低价、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加强培新的基础上,提高了景区(点)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高山告诉记者,在优化旅游环境的基础上,全县建立了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

  随着两当县旅游业发展的兴起,促进了低碳绿色资源、旅游产业和扶贫产业开发的融合发展,增强了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激发了旅游消费市场需求,推动全县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