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采访札记之八——五墩村 好大一座棚

时间:2019年07月29日 07:0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李成侠 通讯员翟继宗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山丹县东乐镇五墩村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坐落在曾经“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滩,从远处看,仿佛是一处外太空基地。

  这里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坐落有序,温棚内金丝皇菊、西瓜、西红柿、辣子等作物长势良好。记者随手采了一个辣椒尝了一下,辣得几乎要跳了起来。镇党委书记郑树柏笑了,说辣椒生长时间长,光照好,自然就比其他地方产的都要辣得多。他指着成片的大棚说,这片示范区有12平方公里,在全国都是最大的。

  这片戈壁滩,如今成了一块产业宝地。

  基地负责人赵彪介绍,这片基地要用五年时间,规划整理戈壁荒滩和部分耕地1万亩,建设生态屏障区、现代农业区和高效示范区三个片区,发展戈壁农业。

  一个人口只有384户1876人,常住人口不足三分之二的村子,要建设占地1万亩的戈壁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谈何容易!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基地一探究竟。

  事实上,在镇上的支持下,这个基地已初具规模:2017年和2018年完成“两个千亩”工程,整理戈壁荒滩1千亩,构建生态安全屏障1千亩,建成钢架大棚220座,1200立方蓄水池1座。2019年新建高标准“坑槽式”基质无土栽培日光温室11座,钢架大棚90座,配套建设10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1条。铺设节水滴灌带1000亩,布局定植经济林、防风林和生态林各1000亩。目前,基地面积已达到5000亩。

  东乐镇党委书记郑树柏介绍,镇上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慎用地、高效益”的寒旱农业模式,分三期整理戈壁荒滩和五墩村地力贫瘠的部分耕地1万亩,打造五墩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这样一来,产业发展就有了方向,村里人都成了“上班族”,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就会加速实现。

  村民安培周是五墩村五社贫困户,他和妻子每天都去基地干活,一人一天能挣80元,两人一天160元。

  安培周笑着说,“基地里还有我的一座大棚,一年还有600元的红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像安培周一样的贫困户,在该基地共有161户,他们都是产业基地建设的受益者。通过改革,初步实现了农民“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社企有利金、进场务工有薪金”。

  近年来,东乐镇积极推进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整合农村土地、劳动力、区位优势、旅游文化等资源要素,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在镇上的支持下,五墩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社员农牧专业合作社,采取能人牵头带动、集体资金入股、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五墩村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迅速成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让产业发展切实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五墩村立足基地土壤富硒、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依托全镇精准扶贫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借鉴海升集团模式,发展绿色、有机、生态设施农业,重点种植富硒蔬菜、高品质瓜果,实现有机蔬菜“错峰头”生产提前进入市场。尤其是富硒黑小米,营养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成为抢手畅销产品。

  “村里现在没有闲人了,都到基地打工挣钱去了。”郑树柏说,基地产业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都需要人手,村里人忙都忙不过来,还得到邻村找人干活。今年,基地与宁夏塞上江南农业集团、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种植订单,种植富硒番茄180棚、金丝皇菊30棚、富硒蔬菜10棚、温室富硒西瓜10棚,基本实现了订单化种植。

  五墩村的发展在山丹县已不是个例。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三变”改革试点村6个,辐射带动贫困户1500多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