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飞的大山情怀

时间:2020年06月11日 16:3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胡旺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胡旺弟

  大山村地处临洮县峡口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8公里。

  这里就是张巨飞帮扶了两年的村子。去年,在村民们的艰苦奋斗和地方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帮扶下,该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勃勃生机正在田间地头孕育,脱贫致富的梦想已深入人心。今年36岁的张巨飞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2018年派驻临洮县峡口镇大山村的第一书记、帮扶队队长,是当地群众的致富带头人,更是老百姓眼里的“好后生”。

  进入5月以来,大山村雨水出奇得多,经过几场暴雨的洗礼,山上的泥土被雨水冲到了村里的水泥路面上,多处路面被冲坏了。围绕村上的修路、改厕等民生工程,张巨飞一刻也没有停歇。

  就在张巨飞全力为村里的发展忙碌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发生了。5月7日,张巨飞冒雨去大山村东坡社的路上遭遇了车祸。

  车祸发生后第一时间,闻讯赶来的村民和村干部、乡镇驻村干部一起把张巨飞从破损严重的车内救了出来。村民有的从家里拿来毛巾给张巨飞头部止血,有的拿来棉被为他保暖,峡口镇干部全员出动并及时拨打了120求助电话。

  “那一刻,村民和乡镇干部冒雨救援、同事对我的呼唤,都使我保持清醒的动力,我想到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有辛勤工作的爱人、有尚未上小学的儿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不能倒下去。”经过抢救检查,张巨飞是轻度脑震荡、头部受伤、胸骨压缩性骨折、胫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张巨飞出生在靖远乡下的一个小山村,父亲常年在城里上班,照顾孩子和种地等体力活都靠母亲。农村生活培育了他的大山情怀,历练出他吃苦耐劳的品质。2009年7月张巨飞参加工作,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是同事眼中的骨干。2018年7月,他主动请缨去贫困村临洮县峡口镇大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帮扶村民改变贫困面貌,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

  通过走访,他深刻地认识到,大山村所处的峡口镇产业发展有限,山大沟深,而且农作物品种单一,再加干旱少雨、气温低等自然条件限制,农民致富的动力严重不足。

  张巨飞认为,大山村虽然山大沟深,但畜草旺盛适合发展养殖。2018年,他通过省农发行争取帮扶资金5万元支持大山村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考虑到2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实际,他协调为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申请1400元交通补助。今年28岁的杜刚是寺沟社社长,家里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有年幼的儿女,全家的一切开支要靠他一个人承担。张巨飞不仅多次看望慰问老人,还给两个孩子申请了一年2800元的上学交通补助。

  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贫穷是大山村祖祖辈辈的记忆。“荒山秃岭、道路不通、没水没电,但自从帮扶队驻村以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硬化了,家家通了自来水,电网二次改造马上完成了,路边装了路灯、家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今年60岁的王维义老人是上一任村支书。他告诉记者,张巨飞和帮扶队让庄户人家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有了致富的劲头和信心。现在,村子里养殖和种植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养殖大户有养80到90只羊的,种植五六十亩地的人家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种植一百亩的种植大户,还发展起了养殖合作社。

  当地大规模的种植洋芋,洋芋产量上去了,但山大沟深外销受限成了张巨飞的一块心病。2019年,张巨飞曾向省农发行汇报并几次与临洮县交通局衔接,将窑湾社、元头社、东坡社5.8公里硬化路列入临洮县硬化项目库,目前投资314.9万元的道路硬化项目已正式动工建设。这意味着村里即将结束道路不通畅的历史。

  “看到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多起来,这是我最欣慰的,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让张巨飞遗憾的是,因为伤情的原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他不能和战友在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但他依然心系大山村,躺在病床上也不忘时常打电话给帮扶队,询问工作近况,希望能够早日归队,继续为村民致富奔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